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全冊教案
教學過程:
一、我眼中的生命
1、教師提供學生在學校里活動的照片(上課、游戲、參加活動)。
2、學生從照片中談談自己感受到的生命的意義。
3、提出問題:“生命僅僅屬于我們自己嗎?”
4、讓學生展示自己準備的媽媽懷孕時的照片或錄像,看看那時媽媽的樣子和現在又什么不同?
5、讓學生說說了解到的媽媽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哪些感受和期盼?
6、讓閱讀了媽媽日記的同學,說一說閱讀后的感受,談談自己成長的快樂和艱辛。并說一說與爸爸媽媽交流后的感受。
二、尋找生命的價值
1、導言:事情做錯了,可以改正重新開始,生命一旦失去了,還能再來嗎?
2、閱讀《有生命就有希望》《一塊石頭的價值》兩個小故事。小組成員互相交流:從這兩則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3、同學們討論交流,發表自己對生命認識的看法。
4、填寫“我對生命的認識”的卡片。
三、我的成長照片
1、小組內展示學生收集自己成長過程中的照片,按照時間順序排列。
2、小組內交流自己訪問家長自己是怎樣成長的過程。再指名幾個同學說一說。
3、動員學生“我給自己記成長日記”,讓學生準備一個日記本,記錄下父母講述的自己的成長經歷。
四、我要怎樣珍愛生命
1、讓學生談談自己對生命新的認識。
2、小組內進行討論:生命只有一次,課外要怎樣珍愛生命?
3、學生將討論結果以書面形式記錄下來。
五、課外拓展
1、以小組為單位,訪問身邊自強不息、珍愛生命的人,了解他們的感人事跡。
2、小組將訪問結果進行整理,總結出被訪問者自強不息的動力所在。
3、在全班進行交流,學習他們的精神。
第十七課、拒絕不良習慣
教學目標:
1、明白身體是生命的載體,愛惜生命就要保證身心健康發展。
2、知道不良生活習慣對生命的危害性。
3、懂得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難點:
愛惜生命就要保證身心健康發展。知道不良生活習慣對生命的危害性。
教學準備:
1、教師搜集關于不良習慣及危害的相關資料。
2、學生通過報紙、電視、書籍、網絡等媒體搜集有關不良習慣及危害的資料。
3、準備不良習慣小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小小座談會------“不良習慣危害大”
1、教師導入:珍愛自己的生命不僅要有正確的態度,還要拒絕生活中的一切不良習慣。拒絕不良習慣是珍愛生命的一種體現。
2、閱讀教材100頁,了解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及危害。
3、小組內交流不良習慣的危害。聯系實際講自己身邊的悲劇。
4、讓學生認識的人中搞調查,把調查到的信息填寫在教材第102頁的表格里。
5、教師談話:在這些驚人的數字和案例背后,還有多少血淚的訴說呀?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訴說吧!
6、指派學生朗讀教材101頁的兩份信。
7、請學生說說聽完這兩份信后的感受。
8、教師總結:不良習慣像一顆毒瘤,在危害著人們身心健康的同時,也危害著家庭的幸福和睦,危害著社會的安定繁榮。
二、向不良習慣說“不”
1、教師談話提問:無論我們有意,不良習慣有可能會進入或威脅到我們的生活,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2、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討論后發言。
3、師生總結:拒絕不良習慣,應該從正確認識不良習慣的危害開始。面對誘惑,我們應該堅決杜絕“第一次”,讓不良習慣沒有機會腐蝕我們的生活。除了自己做到抵制誘惑、杜絕第一次外,我們也應該積極宣傳,讓更多的人遠離不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