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全冊教案
二、說一說祖國名山
1、讓學生閱讀教材第33頁圖文。
2、教師以泰山為例,結合自然與人文進行講解。
泰山,位于山東省中部,主峰玉皇頂海拔1532.7米。它以“擎天捧日”之姿、“拔地通天”之勢,被尊為“五岳之首”。泰山在中國的政治、文化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歷代帝王在登基之初,大多來泰山祭拜天地;許多文人墨客在泰山覽勝之余,也留下許多佳作。孔子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語;唐代詩人杜甫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佳句。
3、學生分小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中國名山進行學習,結合搜集整理的文字、圖片信息,進行匯報。
4、出示課件,完成練習:
(1)“五岳”指的是我國的五座名山,它們是東岳( ),位于( )省,西岳( ),位于( )省,南岳( )山,位于( )省,北岳( )位于( )省,中岳( ),位于( )省。
(2)東岳泰山被尊為“ ”,孔子有“ ”之語,唐代詩人杜甫有“ ”的佳句。
(3)華山有“ ”的說法。黃山有“ ”。( )山瀑布有“疑似銀河落九天”的佳句。
三 、發表會“我愛祖國山河水”
提問:通過什么方式表達對祖國山水的熱愛?
確定表達方式;分組;小組自主探究;各小組依次發表小組的研究成果。
四、課外拓展
匯編名山之最;訪談家鄉名山日月山。
第七課、走上黃土高坡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環境及氣候特點。
2、了解高原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及其與環境的關系,理解和尊重人們的生活方式。
3、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學生了解高原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及其與環境的關系,理解和尊重人們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準備:
1、東北地區自然環境和人們生活幻燈片。
2、《中國政區圖》。
教學過程:
一、走上黃土高坡
1、曲《黃土高坡》
2、提出問題:你知道這首歌中所說的“黃土高坡”在哪里嗎?“黃土高坡”是什么樣子?這里的人們是怎樣生產、生活的呢?
我們能從歌詞中找到哪些有價值的信息?
板書歌詞中反映西部地區環境與人們生產和生活的詞語:黃土高坡、大風、四季風、西北風、東南風、窯洞、牛、黃河。
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走上黃土高原,看個究竟。
3、學生閱讀教材第37頁地圖。
說明:圖中區就是黃土高原,人們又稱黃土高坡。
看看黃土高原在我國什么地方?
黃土高原上有哪些地名是你曾經聽說過或去過的?(聯系實際,增強感性認識。)
4、小結:“黃土高坡”位于我國黃河中上游的山西、陜西、甘肅、寧夏等省區境內,平均海拔xx米左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黃土分布區,人們把這里叫做黃土高原。
5、質疑:黃土高原的黃土是從哪里來的呢?
學生探討交流。
閱讀“資料卡”。
教師圖示講解:高原西部為賀蘭山、東部位太行山、南部為秦嶺,只有北部與內蒙古高原相連,且高原北部為沙漠和戈壁,這里常年盛行西北風,沙子和黃土就隨風而至。經過上百萬年的堆積,就形成了黃土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