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全冊教案
6、黃土高原什么樣?
聯系生活經驗:誰去過或在電視中、圖片中見過黃土高原?說一說黃土高原什么樣?師生語言描述。
播放黃土高原圖片。
提問:黃土高原為什么是這樣?
學生討論交流后,教師講解。
二、黃土高原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1、提出問題:在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上,人們是怎么生產和生活的呢?
2、閱讀教材第38頁至40頁圖文。
3、說一說,人是怎樣適應環境的?(重點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要修建梯田、挖窯洞、打井、穿老羊皮襖、戴羊肚毛巾,與環境有什么關系?)
(1)生產方面:修建梯田;植樹種草;放牧。
(2)生活方面:開鑿窯洞;打井取水;扎白毛巾。
三、課外拓展
學生收集人類與環境密切關系的相關資料,在班上相互交流。
第八課、登上世界屋脊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環境及氣候特點。
2、了解青藏高原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及其與環境的關系,理解和尊重人們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難點:
了解青藏高原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及其與環境的關系,理解和尊重人們的生活方式。
教學準備:
1、青藏高原環境和藏民生活短片和幻燈。
2、《中國地圖》。
教學過程:
一、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環境和氣候特點
1、指導學生識圖
出示:《中國地形圖》。
在《中國地形圖》上找到青藏高原。
觀察比較: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觀察:教材第41頁地圖。
觀察青藏高原范圍:青藏高原位于哪些省級行政區?
2、小結:在我國的西南部優這樣一塊神奇的土地----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我國西藏自治區和青海境內。這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總面積約250平方米,相當于我國領土總面積1/4,這里不僅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地方,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所以被稱為“世界屋脊”。
二、登上“世界屋脊”-----欣賞青藏高原自然風光
1、提出問題:這么高的地方應該是什么樣的呢?
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登上“世界屋脊”,看個究竟。
2、播放:青藏高原自然風光的幻燈片。
3、學生閱讀教材第41頁至第42頁的山水風光圖。
4、閱讀教材第41頁地圖。
在地圖上找到青藏高原上著名的山脈和河流。
5、小結:這里有神秘的雪山,圣潔的水,碧藍的天,燦爛的陽光和未受污染的耕地、大氣和草原,青藏高原被譽為地球上人類生活的最后一塊“凈土”。
三、登上“世界屋脊”-----領略青藏高原氣候
1、提出問題:青藏高原海拔這么高,高原的氣候和平原地區相比有什么不同?
2、閱讀教材第43頁,教師講解。氣溫低。
說明:地勢越高的地方,氣候就寒冷,海拔每上升1000米,溫度就降低6攝氏度,所以地高天寒是青藏高原典型的氣候特征。牦牛和青稞是適應這種高寒氣候的特有物種。
空氣稀薄、日照強。
說明:因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陽光輻射強,日照時數多,所以這里又是全國太陽輻射能量最多的地方。
看教材第43頁“布達拉宮”圖,講解“日光城”。
1、提出問題:在青藏高原這樣特殊的環境下,你知道藏民是怎樣生產、生活的嗎?了解一些有關藏民生活的情況嗎?
2、閱讀教材第44頁至第45頁圖文。
3、說一說:藏族人民是怎樣適應環境的?
生產方面:牧業為主;種植耐寒農作物----青稞。
生活方面:藏袍服飾特點;住氈房;吃糌粑;禮節(哈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