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全冊教案
五、課外拓展
自主探究藏民的獨特風俗。
第九課、走進東北黑土地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東北地區的地理位置、環境、氣候特點及資源狀況。
2、了解東北地區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及其環境的關系,理解和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難點:
了解東北地區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及其環境的關系,理解和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
教學準備:
1、東北地區自然環境和人們生活圖片。
2、《中國地下圖》
3、學生了解東北地區的物產。
教學過程:
一、我國最北的地方
1、出示:《中國政區圖》教學掛圖。
找一找:中國的東北部是指哪里?東北包括哪些省級行政區?
2、觀察教材插圖《東北地區》圖。
找一找:東北平原、大小安嶺和長白山。
小結:我國東北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東北地區三面環山,西部是大興安嶺,北部是小興安嶺,東部是長白山。在大山的環抱中,有一塊廣闊的平原,叫東北平原,它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
3、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我國最北的地方是什么樣?和我國其他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有誰去過東北?東北有什么特別之處?和我們這里有什么不同?
讓學生描述東北。(根據學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感性地描述一下對東北的印象。)
二、這里的土地真肥沃
1、播放:東北黑土地風光。
2、閱讀教材第47頁圖文。
(通過形象直觀的圖片說明黑土地的肥沃。)
3、提出問題:這里為什么有如此肥沃的黑土地呢?
小組交流討論。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閱讀教材,教師講解:黑土地形成的原因。
小結:東北平原在開發以前,到處都生長著茂密的野草。千百年來,野草不斷地生長、枯死、腐爛,變成天然肥料,使這里的泥土變成了非常肥沃的黑土。
三、這里的森林真茂密
引言:大小安嶺和長白山到處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郁郁蔥蔥,古松參天,幼林茁壯。有些地方幾百里連成一片,就像一望無際的綠色海洋,人們把這里的森林叫做“東北林海”。
1、閱讀教材第48頁圖文。
2、播放:東北林海風光。
3、提出問題:為什么東北原始森林中的樹種多是針葉和小闊葉林,與我國其他地方的森林樹種有什么不同?
聯系生活經驗或自然常識,比較認識東北林海的樹種和熱帶地區或其他地區的差別。大興安嶺以興安嶺落葉、闊葉樹較多。
說明:樹種與氣候的關系。
這里冬季漫長而寒冷,9月中、下旬就有霜,第二年4、5月霜期才結束,冬季長達七八個月,7、8月份平原地區才進入夏天。所以林區生長耐寒的樹木,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闊葉林都廣為分布。這里樹木生長慢,木材堅固耐用。
4、森林寶庫。
引言:東北林海是一座大寶庫,看看寶庫里還有什么寶貝?
學生閱讀教材第49頁插圖。
介紹自己了解的東北物產。
四、這里的冬天真寒冷。
1、提出問題:你去過東北嗎?那里有多冷?在寒冷的冬天,人們是怎樣適應這種氣候生活的?
2、閱讀教材第50頁至51頁內容,教師講解。
(通過衣、食、住、行和娛樂等文化活動方面說明東北人是如何適應環境的,)
衣:厚厚的棉衣、羽絨服、雪地靴、棉帽、棉手套,“全副武裝”,捂得嚴嚴實實。
食:吃易于儲存的蘿卜、大白菜、馬鈴薯等蔬菜,還可以腌漬酸菜;現在通過建溫室,生產反季節蔬菜;還可以通過火車從南方運送新鮮的時令蔬菜;吃冰糖葫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