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山東版)3
2.學習過程活動設計的生活事件要在真實的基礎上,為達到教育目的重新進行加工構建。為了解真實生活事件,除注意觀察校內的情況外,教師還應注意觀察和了解在課外的生活情況。
3.活動的設計以普通生活事件為主,不單純追求新穎和奇異。品德與社會課程主張從本班、本校學生生活中的普通事件來生成活動。活動設計應更多地選用普通兒童生活中遇到的普通事件。因為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對自己不熟悉的活動不但不能把已有的經驗融會貫通,而且時間長了學生還會養成依賴教師的習慣。
4.直接生活事件與間接生活事件要相互滲透。直接生活事件是指學生在家庭、學校生活中發生的事件,間接生活事件是指在我國和世界的生活中發生的事件。
5.活動設計的主題來自多方面,除了教科書提供的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本校實際靈活確定活動的主題。主題可以來自于學生本身,也可以由教師提出建議讓學生作出選擇,還可以由師生共同商定,需要注意的是,活動的主題既有預定的,也有活動過程中生成和出現的。要考慮學生學習內容的均衡性和全面性,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活動得到應有的、持續的發展。
6.在活動目標的實際設計中,教師容易把活動目標與內容標準的條目——對應。實際上,“內容標準”不是特定教學活動的菜單,而是實現課程總目標的具體要求。它規定了課程應努力讓兒童獲得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學習經驗、知識技能等,同時為教師計劃、組織和指導兒童活動評價教與學的有效性提供了明確的指南。雖然教師設計活動目標必須結合內容標準,但也要注意途徑是多樣化的,內涵是豐富的,不宜將活動目標與內容標準——對應,教師要有所創造,活動目標可分成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四方面來具體表述。
【教學注意事項】
1.教學內容要由點帶面。有關科技知識的內容范圍很廣,不可能面面俱到。本單元從學生家庭生活、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科技產品、科技知識入手,要重點體現生活離不開科技,社會離不開科技;科技的進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科學技術正在迅猛發展。
2.要特別注重讓學生通過對比進行感悟,在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道德判斷、實現自我、主動教育。如:“科技雙刃”中對克隆認識的同時,可通過搜集資料,調查訪問、實地考察等方式查找到有關的資料進行正反兩方面的對比分析,使學生認識到只有合理利用科技才能造福人類,改善生活。如果濫用,將會給人類造成極大的災害。
3.要注重過程性和方法性指導。在活動中,教師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如:“尋找身邊的科技”可讓學生搜集生活中的科技產品,了解怎樣改善生活,開展小發明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學科學、愛科學應當從小做起,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
分課教學活動建議
1 身邊的科技
【活動目標】
1.了解科學技術與人類生活、社會發展的關系。
2.培養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科技進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活動說明】
主題一:身邊的科技
人類社會經過漫長的發展歷程,生存環境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現在我們的周圍都已成為科技的世界,可以說科技無處不在。人們創造了科技,科技又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我們與科技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所以我們將“身邊的科技”作為我們首要研究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