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六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
(三)
充分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將電磁鐵的應用繼續研究下去以及使學生進一步能量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板書設計
課堂檢測
六、學習小結:
第十課 無處不在的能量
教材簡析:
本課在前期分類探究的基礎上,將小學階段涉及的能量表現形式及其轉化進行了匯總、整合,通過對生活中能量表現形式的歸類和能量轉化的實例與小實驗,讓學生知道任何物體工作時都需要能量,親自體驗能量的轉化過程,認識到能量無處不在,認識到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從而學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待事物、看待世界。
課型:研討分析課
學習目標:
1. 通過學生學習活動,學生能用簡單的實驗器材做簡單的實驗;會查閱書刊或其他信息源,獲取能量及轉化的資料和信息;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對能量轉化現象作合理的解釋。
2. 通過學生合作學習活動,學生在做能量轉化小實驗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愿意合作與交流。
3.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學生知道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電、光、熱、聲、磁導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認識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學習重點:
學生認識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電、光、熱、聲、磁導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認識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的探究合作學習活動。
學習難點:
學生認識電、光、熱、聲、磁的不同表現形式的能量。
學習準備:
教師和學生一起做好課前相應的學習準備:搜集有關能量轉化、生活需要各種能量的圖片、文字資料、相關圖片課件;小馬達、導線、小燈泡、電池、皮筋、彈簧、塑料尺、紙屑等。
學習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二次修改
一、導入新課:
教師與學生一起交流談話,出示生活中、工作處處需要能量圖片,結合學生自身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初步使學生了解生活、工作處處需要能量,能量無處不在,引入本次課堂學習活動。
二、學習新課:
1.教師指導學生進一步認識生活中的能量。
教師指導學生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學習活動,教師積極參與學生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將課前搜集的資料予以匯總整理,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觀察將生活中的能量分類。
教師指導學生充分交流匯報,相互完善、相互補充,進而對生活中的能量形成整體認識。
2.教師指導學生認識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教師出示燈泡實例,指導學生認識“燈泡將電能轉化成光能、熱能”,提示學生根據生活中的實際,結合自己生活經驗和搜集的資料,認識能量的轉化。
教師指導學生充分交流發言,引導學生制作能量轉化的小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教師積極參與學生小組學習活動,提示學生一定的方法,如摩擦起電、熱脹冷縮的事例、手彎鐵絲等,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大膽創新實驗,加深對能量轉化的認識,對學生的創新活動給予肯定。
3.教師指導學生認識太陽是地球萬物的主要能量來源。
教師提出問題:“汽車動力(機械能)與太陽有什么關系?”、“人與太陽能有什么關系?”、“地球生物與太陽能什么關系?”等問題,積極引導學生思考,交流討論。引導學生用能量轉化的觀點將看上去沒有任何聯系的事物聯系起來。認識太陽是地球萬物主要的能量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