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化學科學
第一節 教案
【課程安排】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知道化學是在分子層次上認識物質和制備新物質的一門科學。
2.讓學生了解20世紀化學發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紀化學發展的趨勢,明確現代化學作為中心學科在科學技術中的地位。
3.讓學生了解現代化學科學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階段將要進行哪些化學模塊的學習,以及這些課程模塊所包含的內容。
4.使學生了解進行化學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讓學生了解高中化學的學習方法。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過探究課例培養學生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過對案例的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從而悟出學好化學的科學方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的
1.通過化學史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并欣賞化學科學對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和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2.通過化學高科技產品及技術介紹,激發學生的科學審美感和對微觀世界的聯想,激勵學生培養自己的化學審美創造力。
3.介紹我國科學家在化學科學的貢獻和成就,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4.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引導學生思考“化學與社會”、“化學與職業”等問題,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關注與化學有關地社會問題,引領學生進入高中化學的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知道化學是在原子、分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
【教學準備】
金屬鎂、氧化銅粉末、活性炭、氫氧化鈉溶液、澄清石灰水、濃鹽酸、碳酸鈉溶液、氯化鈉溶液、石蕊試液、酚酞試液、ph試紙、酒精燈、火柴、試管、膠頭滴管、玻璃片、藥匙、砂紙等
多媒體教學平臺
【教學方法】
探究式教學
【教學過程】
[電腦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過初中化學課程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一些化學知識,面對生機勃勃、變化無窮的大自然,我們不僅要問:是什么物質構成了如此豐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質是怎樣形成的?物質是如何變化的?怎樣才能把普通的物質轉化成更有價值的物質?或許你也在思考,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化學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情景一:溶洞景觀圖片(其它圖片可以自己收集補充)
[問題和思考] 為什么溶洞的形態會發生變化?
[師生交流與討論] 1、有人進入溶洞搞破壞?2、溶洞里有鬼怪出沒?3、溶洞里有使溶洞變化的物質?……
[實驗探究] 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適量的二氧化碳,觀察現象;在通入過量的二氧化碳,觀察現象。
學生實驗記錄:
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結論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適量的二氧化碳
結論:澄清石灰水通入適量的二氧化碳時有碳酸鈣沉淀生成;當通入過量的二氧化碳時,碳酸鈣又溶解生成可溶的碳酸氫鈣。溶洞形狀的變化就是由于溶洞中含有濃度較高的二氧化碳氣體的緣故。
情景二:探空氣球和飛艇
[問題與思考] 氣球為什么會飛起來?氣球中裝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