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化學科學
3、通過“質疑”、“猜測”、“歸納”等活動,提高學生分析、聯想、類比、遷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能以“聯想•質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以“遷移•應用”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感、能通過“交流•研討”活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能借助“知識點擊”讓學習有余力的同學感受化學學習的無窮魅力。
2、通過對電解質知識框架中各知識點有序的衍變分析、推導,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學習中的邏輯美。
3、通過“身邊的化學——電解質與細胞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其實離我們不遠,它就在我們的身邊,讓學生關注化學與生命活動的聯系。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知識與技能的重、難點
電離及電解質概念、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反應的實質、離子反應、常見酸、堿、鹽的電離方程式及簡單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二)過程與方法的重、難點
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選擇解決問題的思維路徑
四、教學準備
(一)學生準備
1、復習 初中化學酸、堿、鹽部分中酸、堿、鹽概念及復分解反應反應完成的條件。
2、預習 第2節 電解質。重點聯系p 38的“聯想•質疑”所提出的問題,有的放矢的進行閱讀與思考。
(二) 教師準備
1、 教學媒體、課件(或積件)、學生用的學案;
2、 相關演示實驗器材及藥品
五、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問題解決法
六、課時安排
3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1課時
【復習引入】在物質的分類中,我們將純凈物分為單質及化合物,而化合物又可分為氧化物、酸、堿、鹽等(邊媒體演示邊講解):
而化合物還有另外一種分類方法,即根據在水溶液或熔融下能否導電,又可以將化合物分為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從本節課開始,我們將學習有關電解質的知識。
【板書】 第2節 電解質
一、電解質的電離
【實驗演示】鹽酸、naoh溶液、nacl溶液的導電性實驗
【問題探究】為什么上述物質的溶液具有導電性?
(教師首先提供問題探究所必需的金屬導電的知識背景:金屬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較少,受原子核的引力作用較小,容易失去而成為自由移動的帶負電的電子,當金屬導線接上電源以后,在電場的作用下,金屬內部中帶負電的電子由自由移動改為定向移動,電流便形成了,電流從正極流向負極。金屬能夠導電除了外加電場的外部因素外,其金屬自身的內部因素是有帶負電的自由移動的電子。而后進行問題的情景遷移:根據金屬的導電原理,請分析鹽酸、naoh溶液、nacl溶液在導電時除了外加電場的外部因素外,溶液自身內部還有哪些因素?)
【學生討論后歸納】(在教師的引導下沿著以下路徑分析歸納)金屬能導電→金屬內部有自由移動的帶負電的電子→鹽酸、naoh溶液、nacl溶液能導電→溶液中也有自由移動的帶電微粒→推論:溶液中有自由移動的分別帶負電和正電的陰、陽離子。
【點評】從金屬導電的“已知”完成對電解質導電“未知”的認識,其實就是學法的一種順勢遷移,學生通過這樣遷移式的學習,其知識結論得到了活化。放手讓學生“歸納”,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