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化學科學
2、體會將自然界中的轉化與實驗室中的轉化統(tǒng)一起來的科學思維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激發(fā)學生探究化學的興趣,發(fā)揚合作學習的精神,養(yǎng)成嚴謹科學的學習習慣。
2、了解人們經常利用科學知識實現碳元素的轉化,為人們服務的案例,體會化學科學的偉大,增強求知的欲望。
3、通過介紹人類的活動破壞了自然界中碳轉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發(fā)學生應用化學知識,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熱情和責任。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知識上重點、難點
重點:碳元素之間的轉化,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性質。
難點:碳元素之間的轉化,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性質。
(二)方法上重點、難點
通過探究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主要性質,進一步熟悉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程序,培養(yǎng)學生利用實驗科學探究的能力。
四、教學準備
(一)學生準備
1、 預習 第一節(jié) 碳的多樣性
2、 查閱資料,了解c60、碳納米管的用途,大膽想像,對于c60 這種結構獨特的物質,化學家們可能進行哪些研究工作?
3、 設計活動探究方案
(二)教師準備
5、 將學生每四人編為一組;
6、 編制“活動•探究”活動報告及評價表;
7、 針對學生設計的活動探究方案配合實驗老師準備實驗器材與藥品。
五、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自主歸納。
六、課時安排
二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入】在初中我們接觸過碳,知道碳既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元素,又是構成地殼中巖石和化石燃料的主要元素。碳以多種形態(tài)存在于自然界中。今天,我們一起來感受碳的多樣性。
【指導閱讀】 閱讀p60第一部分:多種多樣的碳單質。
【展示模型】 展示c60、石墨、金剛石的球棍模型
【設問】 通過初中的學習和剛才的閱讀,你已獲得了有關碳單質的哪些內容?你還有哪些疑問?(該部分內容由學生歸納,老師點評)
已經了解的知識和可能提出的問題歸納如下:
1、 三者的結構特點(簡單介紹碳原子的排列情況);
2、 同素異形體的概念。(由同一種元素組成的性質不同的幾種單質,叫做該元素的同素異形體)。
3、 碳的各種單質的物理性質相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在這里可以采用比喻的方法,把碳原子比喻為建筑用的磚,把金剛石、石墨、c60比喻成用磚蓋成的建筑物,用相同的磚但不同的方式蓋成的建筑物,其外型不同,牢固程度可能會存在較大差異。)
4、 碳的各種單質化學性質是否相同?為什么?(相同。因為由同種元素組成。)
5、 如何證明石墨、金剛石都是由碳元素組成?(介紹史實:1797年英國化學家錢南為了測出金剛石的成分,做了一個非常昂貴的實驗。他將金剛石放在密閉的、充滿氧氣的箱子里進行燃燒(箱子是純金制的),結果卻令人非常意外—箱子里的氣體成分竟然是二氧化碳。)
<思考>:為了證明金剛石是由碳元素組成的,錢南測出生成氣體的成分是co2后,還需測定其他數據嗎?
6、了解c60、碳納米管的相關知識。建議課前布置任務,課堂上讓學生交流。老師做好表現性評價記錄。
【過渡】 盡管碳元素有多種同素異形體,但它在自然界主要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例如:蛋白質、淀粉、天然氣等有機化合物;co2、碳酸鹽等無機化合物。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有著重要用途的兩種含碳無機化合物——碳酸鈉、碳酸氫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