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化學科學
【方法導引】 你已經知道了碳酸鈣的化學性質,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是否具有類似的化學性質呢?(引導學生通過對比類似物質性質的方法來預測和設計實驗方案,避免實驗的盲目性。)
【活動探究】 na2co3 和 nahco3 的化學性質。
<實施步驟>:
1、分組(將學生每四人分為一組,建議提前完成分組)
2、提出假設
3、探討實驗方案
4、實驗并做好記錄
5、找兩個小組匯報活動成果,教師做好表現性評價。
【歸納點評】根據匯報成果由學生歸納na2co3 和 nahco3的化學性質,教師點評并板書。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nahco3+naoh=na2co3+h2o
2nahco3======na2co3+h2o+co2↑
<練習>:寫出相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問題討論】
(1) 如何鑒別一種固體物質是na2co3還是nahco3?
(2) 碳酸鹽和碳酸氫鹽之間如何轉化?
(3)na2co3 和 nahco3化學性質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活動探究建議】教師需要充分預計到探究活動中出現的各種情況以及解決的方法,試劑、儀器的準備要為學生的探究提供完全開放的環境。例如:
1、 實驗藥品應多提供幾種常見的酸供學生選擇,應提供一些鹽(如氯化鋇等)溶液。
2、 提供的na2co3溶液、nahco3溶液、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應該有相同,有不同,供學生做對比實驗時選擇。(例如:學生可能會做實驗對比生成氣體的速率,進而討論生成氣體速率不同的原因。)
3、 因為nahco3溶液與naoh溶液的反應無明顯現象,故應設計實驗進行證明。
4、 對上述各項有進行或進行得較好的小組或個人給予充分的肯定并記錄在檔案袋中。
第二課時
【復習提問】 na2co3 和 nahco3的化學性質有哪些?
【引入新課】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碳及其化合物間可以相互轉化。那么,在自然界和生產、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間是怎樣轉化的呢?
【指導閱讀】 閱讀p64-66 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間的轉化。
【討論交流】學生交流,教師點評并做好表現性評價。
(1)co2是通過哪些途徑進入大氣中的?
(2)海水中的含碳物質是從哪里來的?
(3)若大氣中沒有co2會怎么樣?co2過量又會怎么樣?
【過渡】 碳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轉化創造了許多奇跡,自然界中美妙的石筍、鐘乳石和石柱的形成,都與這種轉化密切相關(展示一些有關溶洞的圖片)。下面,我們用實驗來模擬溶洞的形成。
【活動探究】 通過閱讀材料,討論溶洞形成的原因,設計和實施簡單的實驗--模擬溶洞的形成。
<實施步驟>:
1、指導閱讀p65-模擬溶洞的形成。
2、討論溶洞形成的原因
3、設計模擬實驗的方案
4、實施模擬實驗
5、完成下列表格
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有關的化學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