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化學科學
【媒體顯示】離子反應的應用
【問題解決】 邊實驗邊啟發學生沿著以下路徑分析:分別向兩某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讓學生根據溶解性表知識分析ag+可能與哪些離子結合成沉淀物,猜測沉淀的可能成分→在猜測的基礎上做實驗驗證:往兩試管中的所得沉淀中再加稀硝酸,有一支試管中的白色沉淀不溶,另一支試管中的白色沉淀溶解且有氣泡冒出→學生繼續分析兩試管產生不同現象的原因→得出結論:有白色沉淀產生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其試管中的溶液有cl-→由此說明離子反應的運用:檢驗離子是否存在→歸納cl-的檢驗法:在待測液中加入agno3溶液后再滴加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產生即證明溶液中有cl-→推廣:利用baso4、baco3難溶于水,而前者不溶于稀鹽酸,后者能溶于稀鹽酸的事實,說明so42-與co32-的檢驗法→實驗演示so42-與co32-的檢驗。
【點評】由cl-的檢驗方法很自然地推廣到so42-與co32-的檢驗法,這是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挖掘的結果。
【形成性練習】p43遷移•應用
【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對離子反應方程式快速準確的書寫、離子反應方程式的含義及離子反應的具體應用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本節課所學知識(教師邊引導邊媒體顯示):
3、離子方程式的含義:表示一“類”反應
4、離子反應的應用:檢驗離子的存在、判斷離子是否共存
【形成性檢測】
1、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①ba(no3)2溶液中加稀h2so4:
②鐵屑加入cuso4溶液中
2、將下列離子方程式改寫成兩個不同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①cu2++2oh-=cu(oh)2↓
②co32-+2h+=co2↑+h2o
③caco3+2h+=ca2++h2o+co2↑
3、判斷下列各組離子能否大量共存
① ca2+ na+ co32- no3- ② ca2+ na+ so42- no3-
③ h+ k+ cl- oh- ④ nh4+ k+ oh- so42-
⑤ h+ k+ co32- so42- ⑥ na+ k+ co32- oh-
[布置作業]:p44.1、3、4
第3節 氧化劑和還原劑
(寶安中學 李躍)
一、教材分析
(一)知識脈絡
本節教材主要介紹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從物質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的角度引出氧化劑和還原劑,以鐵及其化合物為例,應用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研究物質的氧化性和還原性。
在第一部分內容中,教材從分析初中熟悉的化學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有無變化入手,引入了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通過鋅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活動•探究”,使學生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電子轉移,聯系生活、生產實際,了解氧化還原反應對人類社會的利弊。
第二部分內容,教材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的升高和降低,直接定義了氧化劑和還原劑的概念;通過討論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可推斷該物質的氧化性和還原性,并通過kmno4與ki反應進行驗證;最后介紹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