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化學科學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觀察思考,交流研討等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鎂單質的還原性和重要用途。
2、通過實驗探究、交流研討等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到氯、溴、碘單質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遞變順序及溴單質和溴的化合物的重要用途。
3、了解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和應用及在工業生產和高科技領域的潛在價值,認識到綜合開發利用海水化學資源的重要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氯、溴、碘單質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遞變次序的活動探究,學會應用氧化還原反應原理設計實驗,探究物質氧化性或還原性相對強弱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海水中化學資源的開發利用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海洋對人類的重要性,學會關注和珍惜自然資源。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知識上重點、難點
重點:金屬鎂的還原性;氯、溴、碘單質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遞變次序。
難點:氯、溴、碘單質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遞變次序。
(二)方法上重點、難點
學會應用氧化還原反應原理設計實驗,探究物質氧化性或還原性相對強弱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一)學生準備
預習:第四節-海水中的化學元素。重點思考“交流•研討”中所提出的問題。
(二)教師準備
編制“活動•探究”活動報告及評價表。
五、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交流研討
六、課時安排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1課時
【引入】嘗過海水的人都知道,海水又苦又咸,不能直接飲用。看來,海水除了含有氫、氧元素外,一定還含有其它元素。那么,海水中還含有哪些元素呢?它們在海水中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它們在海水中的含量如何?人們是怎樣提取利用食鹽的?
【指導閱讀】 閱讀p92-p95第一部分:海水——化學元素寶庫。
【學生閱讀后回答】海水中共含有80多種元素,這些元素大部分以鹽的形式存在,它們在海水中的含量差異很大。人類通過海水曬鹽從海水中提取食鹽,食鹽不僅是常用的調味品,是人體必須的物質,更被譽為“化學工業之母”,在工業上,主要通過氯堿工業等進行綜合利用。
【老師總結】 教師點評并簡單介紹氯堿工業(不要求掌握這部分內容)。
【設問】 海水中鎂的含量一般為1.28g/l,屬常量元素。目前,世界上有60%的鎂來自海水,人們是怎樣從海水中提取鎂的呢?
【指導閱讀】 閱讀p95-p96第二部分:鎂和海水提鎂
【交流討論】用多媒體投影下列討論題:
1、簡述海水提鎂的基本方法和工業流程。
2、海水提鎂要用到海灘上的貝殼。那么,貝殼在生產流程中起什么作用?其主要成分發生了怎樣的化學變化?
3、從海水中的鎂離子到金屬鎂,經歷了哪些化學變化?
4、在用上述方法提鎂的過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來提高經濟效益?這對你有什么啟示?
【討論作答】學生回答,教師點評。
1、海水提鎂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往海水里加堿,得到氫氧化鎂沉淀,將沉淀分離出來后再加入鹽酸把它變成氯化鎂;之后,經過濾、干燥、電解,就可得到氯化鎂。
2、貝殼起到提供堿-消石灰的作用。主要成分發生的化學變化有:
caco3======cao+co2↑ cao+h2o=ca(o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