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
萬歲,尼羅河!
你來到這片土地,
平安地到來,給埃及以生命。
阿隱秘之神,你已將黑夜引導到白晝,
我們慶祝你,給我們指引。
你種植了拉神開墾的花園,
給一切行走者以生命;
永不停息地澆灌著大地,
沿著你從天國下降的旅程。
食品的珍愛者,賜予谷物的人,
普塔神啊,你給每個家帶來了光明!
——《尼羅河頌》就是這樣一片美麗富饒的土地,在近代卻飽受欺凌。 投影: 19世紀中期,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完成工業革命,他們憑借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把殖民擴張的觸角伸到世界每一個角落。一些尚處于農業文明的國家,如埃及、中國、日本等都受到其武力侵略和思想沖擊。如何擺脫落后的局面,富國強兵,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主要問題。 (板書)進行改革,向西方學習,實現社會轉型。 (板書)本課提綱一、改革背景二、改革內容三、改革結果四、改革評價 (板書)一、改革背景 ⒈政局動蕩 ⒉經濟落后 ⒊外敵入侵 ⒋阿里上臺 當時的埃及是奧斯曼帝國的一個行省。 投影:奧斯曼土耳其的擴張奧斯曼人是西突厥人的一支,原在伊朗高原東部從事游牧。13世紀初,蒙古帝國興起并西侵,奧斯曼人被迫向兩河流域上游遷徙,其中一支進入小亞細亞,占據了該地區西北部與拜占庭帝國接壤的索古德地區。1290年,奧斯曼繼承首領職位后,開始以“圣戰”的名義襲擊拜占庭帝國邊境,搶掠財物,擴張領土,經過數十年的戰爭,急劇擴大了版圖。到穆拉德一世(1359—1389)時期,奧斯曼人開始大規模進軍東南歐地區。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從而滅亡了拜占庭帝國,將其改名為伊斯坦布爾,作為帝國的首都。新興的奧斯曼帝國繼續在亞非擴張,經過戰爭,將北部美索不達米亞歸并入版圖。1517年,謝里姆一世(1512—1520)率領大軍攻入開羅,俘虜了埃及阿拔斯王朝的最后一個哈里發,從而使奧斯曼素丹可以成為哈里發,掌管所有正統伊斯蘭教徒的大權。至此,奧斯曼帝國終于發展成為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但是,由于埃及畢竟遠離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中心,所以埃及的實際統治權落入埃及封建統治集團馬木魯克手中。 投影:馬木魯克 馬木魯克原意“奴隸侍衛隊”,他們原是埃及統治者從中亞和高加索等地買來的奴隸,編入軍隊充當侍衛。埃及被奧斯曼帝國征服后,馬木魯克仍保留了相當的實力,他們生性強悍、習于騎射,為了各自幫派和家族利益,經常進行仇殺、兇斗活動,劫掠民財,是埃及社會動亂的禍源之一。 (板書)一、改革背景 ⒈政局動蕩:馬木魯克爭權奪利 ⒉經濟落后:盛行包稅制 投影:
包稅制 ⑴背景:奧斯曼帝國征服埃及后,素丹在埃及主要是通過包稅制的形式征稅。 ⑵實質:奧斯曼帝國對埃及進行掠奪的一種經濟手段。 ⑶基本內容: ①凡是能夠向政府預付一年土地稅的,就可以獲得包稅權。 ②包稅人在包稅區享有絕對的權利,包稅人將土地分租給農民耕種,可以隨意在包稅區內向農民征收地租和各種捐稅,稅收余額歸自己所有。 ③包稅權可以世襲,也能轉讓或出賣。 投影: 包稅人“在夜晚催促農民第二天早早起來干活。誰稍晚一點,哪怕家里有緊要事情,也不行,鄉丁們會來揪著他的胡須又打又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