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
官多兵多,帶來的直接問題就是財政入不敷出! ⊥队埃
問:國庫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又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答:……投影:
北宋時期農民負擔的加重
項目
宋真宗景德年間
(1004—1007)
宋仁宗慶歷年間
(1041—1044)
商稅
450萬貫
1975萬貫
酒稅
428萬貫
1710萬貫
鹽稅
355萬貫
715萬貫
總計
1233萬貫
4400萬貫 問:封建政府加緊搜刮人民,會導致什么后果? 答:人民起義。 投影:王小波、李順起義 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二月,四川饑民王小波、李順聚眾起義。王小波提出“均貧富”的口號,得到貧民的擁護,起義隊伍很快壯大,增加至數萬人。十二月,王小波身受重傷戰死,義軍由其妻弟李順為頭領繼續斗爭。由于起義軍紀律嚴明,李順又善于收用人才,隊伍發展到數十萬人。 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正月,起義軍攻下成都,建立了大蜀政權,李順為大蜀王,改元應運。宋太宗急令親信宦官王繼恩領大軍攻占了劍門關,經棧道長驅入川。五月,王繼恩攻破成都,李順戰死。十一月,李順余部被擊潰,起義軍被鎮壓下去! ∫苍S有同學會說,農民起義各朝各代都有,沒什么稀奇的。但是王小波、李順起義跟我們以前熟知的幾場起義卻有不同。哪里不同呢? 投影:
問: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什么問題? 答:…… 中國歷史上,一般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都發生在一個王朝的末期,可是王小波、李順起義卻是發生在北宋第二任皇帝宋太宗統治時期。為什么北宋的農民起義會這么早爆發呢?我們不妨回顧一下: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一般是由于什么原因爆發的? 答:…… 我們發現:土地兼并嚴重,“貧者無立錐之地”往往容易導致發生農民起義。那么北宋政府有沒有采取措施解決土地兼并問題? 答:沒有。北宋王朝縱容地主階級兼并農民的土地。 由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什么北宋時期農民起義會這么早爆發了。頻繁爆發的農民起義說明了北宋的階級矛盾十分尖銳。與此同時,北宋還面臨著嚴重的外患。 投影:遼、北宋、西夏并立形勢圖 許多人在閱讀宋史的時候,總感覺北宋政府似乎太“窩囊”了。是什么原因導致北宋中期面臨著積貧積弱的局面?也許我們可以從北宋初年的一場宴會說起。 投影: 頃之,上與故人石守信等飲酒酣,屏左右謂曰:“我非爾曹之力,不得至此,念汝之德,無有窮已。然為天子亦大艱難,殊不若為節度使之樂,吾今終夕未嘗安枕而臥也。”守信等曰:“何故?”上曰:“是不難知,居此位者,誰不欲為之?”守信等皆惶恐頓首曰:“陛下何為出此言?”上曰:“不然,汝曹雖無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貴何?一旦以黃袍加汝身,雖欲不為,不可得也!笔匦诺饶私灶D首泣曰:“臣等愚不及此,唯陛下哀憐,指示可生之路。”上曰:“人生如白駒過隙,所欲富貴者,不過多得金錢,厚自娛樂,使子孫無貧乏耳……”明日,皆稱疾,請解兵權! ∵@是什么典故?這個典故反映了宋太祖集中了何權?目的為何?除此以外北宋初期還集中了哪些權力? 答:杯酒釋兵權。這個典故反映了宋太祖集中了軍權,目的是防止地方割據,加強中央集權。北宋政府還把地方行政權和財權收歸中央! ∷翁鏋槭裁匆@么做? 投影:五代十國形勢圖太祖問:“天下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八姓,戰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趙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所以治之,亦無他奇巧,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 從以后的歷史來看,宋太祖正是依據“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的原則,加強中央集權。 那么,我們該如何評價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呢? 答:…… 北宋建立后,再也沒有發生“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八姓,戰斗不息”的局面,應該說這與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是密不可分的,這一點應當肯定,所以毛主席才會在詞中把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相提并論。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措施的弊端就越來越明顯了。 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