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
專題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部分:教案內容【教學設計】學情分析: 我校屬于二級達標學校。進入高二下學期,文科班的歷史課時增加,目標更加明確:一切為了高考。但是從整體上看,文科班學生的素質并不理想:課前預習情況很不樂觀;課堂上大部分同學倒是會做筆記,但課后是否會根據筆記復習梳理知識點就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部分同學課堂紀律堪憂;學習普遍停留在死記硬背的階段,不愿意開動腦筋多想多問;作業完成情況也不理想……本學期是第一次教高二年段,也是第一次要面對高考教學,經驗不足,因此深感責任重大、壓力巨大。如何在講清知識點的同時讓同學們對歷史學習產生興趣,愿意付出努力學好歷史,是一個艱巨的挑戰。教學思路:歷史課程標準: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歸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探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作用。學習要求:了解北魏政權的建立和北魏統一北方,北魏社會矛盾的激化等,認識改革是促進社會進步的必然選擇。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歸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體會孝文帝勇于改革的決心和意志。從政治、經濟、民族關系等方面探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作用,認識杰出人物的品德、才智體現和實現了時代任務和要求時,才能發揮重要作用。重點:⒈對孝文帝改革具體內容的理解。⒉孝文帝改革給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難點:如何理解孝文帝改革的重大歷史意義。【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了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認識其必然性。根據孝文帝改革的具體內容觀察其對北魏社會轉型所起的促進作用,并用唯物史觀分析其對中國歷史進程所產生的積極意義。從孝文帝改革的結果來看其改革的積極性和進步性。通過閱讀和理解教材中所引用的歷史材料,掌握分析、運用歷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進行歸納的基本技能;通過對本課史實的分析、歸納等認識活動,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二、過程與方法根據教科書和教師提供的相關資料,加深學生對各項改革舉措的了解,認識北魏前期政治經濟制度的落后性和民族融合的必然性。在此過程中,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動探究。根據教科書和教師提供的補充材料及自己對教科書的認識和理解,學會使用討論法、分析法和比較法等方法學習有關問題,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并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概括和闡釋。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孝文帝改革背景、內容、目的的認識,了解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歷史;認識民族平等團結、互相交流的重要性。認識到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是中國歷史上民族關系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民族融合的前提條件。了解孝文帝改革給社會所帶來的繁盛局面,使同學們認識民族融合交流給社會進步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學流程】 投影:東漢形勢圖、三國形勢圖、西晉形勢圖、南北朝形勢圖、隋形勢圖 投影:
問:你知道哪些與這個時代有關的成語故事? 答:…… 投影:東床袒腹 投鞭斷流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江郎才盡 皮里陽秋中流砥柱 聞雞起舞 東山再起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南柯一夢步步蓮花 黃粱一夢 騎虎難下問:對這個時代,你還知道些什么? 答:…… 投影:花木蘭 梁祝 駙馬王羲之 顧愷之 祖沖之 陶淵明九品中正制淝水之戰龍門石窟 云岡石窟 莫高窟 少林寺《齊民要術》 《說文解字》 《文心雕龍》 投影: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線索和時代特征⒈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歷史上長期分裂割據的時期。⒉北方的割據勢力之間、民族之間,戰爭頻繁。⒊江南相對穩定,得到較好的開發,社會經濟發展較快。⒋北方少數民族和漢族依次向南遷徙,是民族大融合時期。 投影:北魏騎馬武士陶俑這兩尊北魏騎馬武士陶俑令我們想起北魏騎兵縱橫馳騁、驍勇殺敵的戰爭場景。“馬背上得天下”,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游牧民族迅速崛起、逐鹿中原、飲馬長江的普遍現象。然而,“馬背上得天下”不等于可以“馬背上治天下”,北魏憑借武力統一黃河流域之后,面臨著一個如何化解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鞏固統治秩序的問題。可見,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不是偶然的歷史現象,而是中國歷史演進過程中的必然產物。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成孝文帝痛下決心、堅定不移進行這場偉大的改革運動呢?(板書)一、改革的背景 ⒈北魏崛起與統一黃河流域 ⒉社會矛盾和統治危機 ⒊馮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動作用最新考古已證實,位于內蒙古大興安嶺的嘎仙洞內的石刻祝文刻寫的是鮮卑族拓跋部的祭祖文字,證明該地區是拓跋部的發源地。 投影:早期鮮卑族拓跋部的游牧生活;北魏統一黃河流域;“五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