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
(板書)二、舉措 ⒈目的 ⒉特點 ⒊內容 ⑴政治:破除舊政治體制 ①廢藩置縣:廢除藩國,地方設置府、縣、道,中央直接管轄 投影:
答:武士。 投影:
投影:帶刀者斬 (板書)二、舉措 ⒈目的 ⒉特點 ⒊內容 ⑴政治:破除舊政治體制 ①廢藩置縣:廢除藩國,地方設置府、縣、道,中央直接管轄 ②廢除封建等級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權 投影:
從日本人的姓看歷史變遷 在幕府時期,除了武士等少數人外,普通百姓,特別是農民,不允許有自己的性。明治政府廢除身份制,普通百姓才開始有姓。因時間倉促,很多人匆忙中只好根據所處環境情況給自己起姓。因此,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時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關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鹽田、鳥飼、豬狩等姓則源于生產勞動。 (板書)二、舉措 ⒈目的 ⒉特點 ⒊內容 ⑴政治:破除舊政治體制 ①廢藩置縣:廢除藩國,地方設置府、縣、道,中央直接管轄 ②廢除封建等級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權③使節團考察歐美,學習資本主義制度 播放視頻:巖倉使節團考察歐美(《大國崛起》)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節團從橫濱港出發,前往歐美各國。使節團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這個數字幾乎是當時政府官員總數的一半。為了支撐這次龐大的出行,成立剛剛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當年財政收入的2%。 在一年零十個月的時間里,他們考察了歐美12個國家。寫下了長達百卷的考察實錄。政府投入之大,官員級別之高,出訪時間之長,在日本乃至亞洲國家與西方世界交往的歷史上,巖倉使節團的出訪都可稱得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動。 采訪:中國日本史學會 會長 湯重南 日本的最高領導階層,以巖倉為首的,訪問歐美的這樣一個代表團,最后用的是始驚、次醉、終狂三個詞來概括,我覺得是非常準確的。始驚就是他們到了歐美,看到了西方發達的文物制度以后,那種吃驚的程度;次醉就是陶醉在西方這種先進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之中;終狂就是下決心發瘋似地學習西方一系列的文物制度,要使日本跟西方一樣。 正是在德國,日本使節團似乎尋找到了自己國家的發展模式。剛剛完成國家統一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在招待宴會上對他們說:如今世界各國,雖然都說要以禮儀相交,但那畢竟是表面文章,背地里實際上是以大欺小,以強凌弱。 這番話讓日本人感同身受,他們不僅認同了俾斯麥的強權政治說,同時也醉心于德國的發展模式,那就是由國家來主導工業發展。 德國是當時歐洲發展最快的后發國家。幾千年來,一直向強者學習的日本人,為自己找到了一個新的老師。 (板書)二、舉措 ⒈目的 ⒉特點 ⒊內容 ⑴政治:破除舊政治體制 ①廢藩置縣:廢除藩國,地方設置府、縣、道,中央直接管轄 ②廢除封建等級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權③使節團考察歐美,學習資本主義制度意義:建立起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為進一步推行改革、富國強兵奠定基礎。 (板書)二、舉措 ⒊內容 ⑴政治:破除舊政治體制 ①廢藩置縣 ②廢除封建等級制度 ③使節團考察歐美 ⑵經濟:殖產興業 ①方針 播放視頻:《大國崛起》繅絲場是日本最早建立的官辦工廠之一,政府從法國購置了繅絲設備,還重金聘請了法國技師。工廠就要開工了,卻招不來工人。因為當時的很多日本人都認為,那些轟轟作響的機器會吸走人的精髓。 為了打消百姓的恐懼,明治政府想了一個辦法:首先勸說士族高官的女兒進廠當女工。這些技術成熟的女工后來被派往全國各地,繅絲也成為日本最早進入國際市場的產品。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產興業計劃,政府直接從西方拿來了法國式的繅絲場、德國式的礦山冶煉廠,英國式的軍工廠。除了購買機械,政府還聘請了大量國外技師。當時,一個外籍專家的月薪最高可以達到兩千日元,是明治政府高官的三倍多。 據估算,當時明治政府財政支出的五分之一,都投入到了興辦企業當中。 根據這段視頻,結合課本內容,請同學們歸納明治政府“殖產興業”政策第一階段的方針是什么? 答:創辦官營企業。 (板書)二、舉措 ⒊內容 ⑴政治:破除舊政治體制 ①廢藩置縣 ②廢除封建等級制度 ③使節團考察歐美 ⑵經濟:殖產興業 ①方針 第一階段:創辦官營企業(國家帶頭實行資本主義工業化) 學習探究: 1874年五六月間,大久保利通提出了《關于殖產興業建議書》,其中寫道:“大凡國之強弱系于人民之貧富,而人民之貧富系于物產之多寡。物產之多寡,雖依賴于人民致力工業與否,但尋其根源,又無不依賴于政府官員誘導獎勵之力。” 請思考:為什么大久保利通堅持“誘導獎勵”政策? 答:…… 投影: 明治維新的目的在于富國強兵,而富國強兵的關鍵又在于鼓勵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日本當時民智未開,經濟落后,人民群眾缺乏創辦工業的勇氣、信心、技術、資金等。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 投影:三菱商標 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家企業的名稱嗎? 答:日本三菱。 今天的三菱是一家在國際上赫赫有名的大型企業集團,可是你們知道嗎,一百多年前,三菱只不過是一家默默無聞的小企業,三菱是如何崛起的呢? 播放視頻:《大國崛起》三菱是日本最著名的商標之一。今天的日本國內有一百多家三菱企業,海外還有數百家三菱的分支機構。而在1870年,三菱還只是一個擁有三艘小船的默默無名的小公司。但是,它很快獲得了明治政府委托經營的13艘輪船和海上軍事運輸業務;一年后,政府干脆將這13艘輪船送給了三菱,每年還撥給經營補償費;此后,政府又購買了郵政輪船公司的18條輪船,無償交給三菱經營。 采訪:日本三菱經濟研究所 常務理事 成田誠一 日本政府把這些事業交給民間企業去發展,就是說最初由政府實施,然后賣給逐漸培育成熟的民營企業來繼續發展。日本一直是采取這種方式發展的。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僅是三菱,三井、住友等公司都是相繼從政府買下官營企業來發展的。 在政府的扶植下,三菱很快羽翼豐滿,1875年,大久保利通要求剛剛成立五年的三菱公司開辟日本到上海的航線。結果,用了不到一年時間,美國太平洋郵船公司、英國的半島和東方航海公司就被逐出了這條航線,三菱公司獨家壟斷了日本到上海的航運業務。 根據這段視頻,結合課本內容,同學們能否歸納出明治政府“殖產興業”政策第二階段的方針是什么? 答:扶植私人資本主義。 投影: 明治政府出售國營企業價格極其低廉,有時近乎無償贈與。政府投資兵庫造船所81萬日元,財產估價32萬元,出售價格18萬元;政府投資釜石鐵礦237萬元,財產估價73萬元,出售價格僅1萬多元。 (板書)二、舉措 ⒊內容 ⑴政治:破除舊政治體制 ⑵經濟:殖產興業 ①方針 第一階段:創辦官營企業(國家帶頭實行資本主義工業化) ↓ 第二階段:扶植私人資本主義 ②特點:政府扶植和保護大資本家 意義:奠定日本工業化基礎,掀起工業革命熱潮,農業國變為工業國。 (板書)二、舉措 ⒊內容 ⑴政治:破除舊政治體制 ⑵經濟:殖產興業 ⑶軍事:富國強兵 ①實行義務兵役制,建立常備軍 ②建立軍事院校 ③軍事機構改革: 直接隸屬于天皇并對之負責 ④扶植軍事工業 ⑤建立近代警察制度 意義:廢除不平等條約,擺脫民族危機,實現民族獨立;走上對外擴張道路。 (板書)二、舉措 ⒊內容 ⑴政治:破除舊政治體制 ⑵經濟:殖產興業 ⑶軍事:富國強兵 ⑷思想文化:文明開化 投影:明治時期興辦的小學 明治政府成立伊始,就把教育視為推動近代化的關鍵所在,確定了“國民皆學”的方針,提出“邑無不學之戶,家無不學之人”的目標。明治政府在國家財力緊張的情況下,短短數年內興辦了26000所小學校。 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