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
投影:xx年,同樣是非常特殊的一年,除了北京奧運會以外,還是……
【講評學案】一、歷史背景㈠國際局勢:表明發展資本主義已是大勢所趨。19世紀下半葉起世界歷史經歷兩大變局。⒈兩大變局:⑴經濟上:歐美列強先后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入電氣時代。⑵政治上:英國議會改革民眾獲得選舉權和參政權;英美建立文官制度,完善資本主義運行機制。⒉說明問題:變革舊制度,發展資本主義已成為世界潮流,也為中國建立資本主義制度提供示范。㈡民族危機:列強瓜分中國狂潮導致中華民族空前危機。⒈甲午中日戰爭失敗:《馬關條約》成為繼《南京條約》后最嚴苛不平等條約,加速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⒉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㈢經濟基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⒈時間:甲午戰爭后。⒉原因:⑴發展資本主義、抵制洋商洋廠成為有識之士挽救民族危亡共識,掀起“實業救國”高潮。⑵甲午戰敗后,列強侵略進一步破壞中國自然經濟,為民族工業的發展創造某些客觀條件。⑶清政府也調整政策,放寬對民間辦廠限制,渝令各省辦廠。⒊作用:中國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成為維新變法運動的政治基礎。㈣階級基礎: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㈤思想基礎:早期維新思想對戊戌維新變法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導作用。⒈代表:王韜、馮桂芬、鄭觀應等。⒉主張:⑴認為依靠新式槍炮艦船和洋務企業,不能使中國富強。⑵實行君主立憲制度,進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⑶加強國防,抵抗列強入侵,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⑷發展民族工商業,與西方國家進行“商戰”。3.局限影響: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也沒有付諸實踐,但它對戊戌維新變法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導作用。二、維新變法經過㈠宣傳維新思想:維新運動的興起⒈著書立說:康有為、梁啟超、嚴復
康有為
梁啟超
嚴復
代表作《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變法通議》翻譯赫胥黎《天演論》亞當·斯密《原富》
思想借孔子傳播西方政治學說,宣傳變法的必要性。闡述變法圖存道理,宣揚“民權論”。用進化論闡述君主立憲取代君主專制的必要性。
特點把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學說同傳統的儒家思想相結合。民權思想動搖君主專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借進化論思想來闡述維新變法。
影響在晚清思想界產生巨大影響,梁啟超稱之為“火山大噴火”。推動維新運動的發展。為維新變法奠定堅實的基礎,康有為稱他為“中國西學第一人”。
維新思想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興民權、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制;進行維新變法。⒉進行論戰:維新派與頑固派⑴原因:維新思想的發展引起了頑固勢力的恐慌與仇恨,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論戰。⑵內容:a.要不要實行維新變法。b.要不要改封建專制制度為君主立憲制度。c.要不要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⑶性質:是中國新興的資產階級與沒落的封建地主階級在思想上的首次交鋒。⑷作用:論戰進一步開闊了知識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也為下一步政治斗爭作了輿論準備和思想先導。⒊上書皇帝:公車上書⑴背景:喪權辱國《馬關條約》的簽訂。⑵時、人:1895年4月,康有為、梁啟超。⑶內容:拒和、遷都、練兵、變法。⑷影響:公車上書使維新思潮發展成愛國救亡的政治活動,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⒋創辦學會、報紙、學堂:⑴報紙:康梁等在北京創辦《中外紀聞》;梁啟超曾任上海《時務報》主筆,嚴復在天津創辦《國聞報》。⑵學會:1895年北京成立強學會(康梁)。1898年,康有為成立保國會,提出“保國、保種、保教”,預示著維新高潮的即將來臨。⑶學堂:廣州的萬木草堂(康有為),后長沙的時務學堂。⑷作用:起到了啟發民智、組織力量和制造輿論的重要作用,維新思想得到廣泛的傳播。㈡百日新政:維新變法的高漲⒈康有為兩次上書⑴康有為1897年上書:①背景:1897年,德國強占膠州灣,中國面臨被列強瓜分的危險。②內容:歷陳民族危機的嚴重性和維新變法的緊迫性。③影響:最終引起光緒帝重視。⑵康有為1898年上書:《應詔統籌全局折》①原因:康有為第一次受皇帝之命提出具體變法措施。②意義:成為資產階級維新派施政綱領。⒉光緒帝百日維新:⑴標志: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也是變法的宣言書),實行變法,史稱“戊戌變法”。⑵時間: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共103天,史稱“百日維新”。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