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
★☆明治維新后日本近代化過程☆★⒈經濟上:明治維新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19世紀80年代,日本的工業革命出現了高潮;在政府的保護下,壟斷組織也較早地產生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⒉政治上:明治政府仿效西方建立近代政治制度,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⒊對外關系上:逐步廢除了不平等條約,實現了民族獨立;同時為滿足本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需求,走上了對鄰國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探究一】日本明治維新與中國的戊戌變法在軍事改革方面有哪些差異?相同點:指導思想相同:都借鑒西方國家的經驗;發生背景相同:都沒有近代化的軍隊,都面臨強大的外患;領導者相同:都是要求向西方學習的改革派;模式相同:都模仿歐洲模式建立軍隊。不同點:重點不同:中國著力改革軍隊,沒有從根本上去建立一支新的軍隊;日本旨在建立近代化的軍隊;結果不同:中國的軍事改革基本上失敗,日本卻建立起一支戰斗力很強的近代化常備軍;范圍不同:中國軍事改革局限于軍隊人員、地方部隊方面;日本從軍事機構、人才培養、軍隊裝備、思想動員等進行大規模改革。這些差異,使兩國軍隊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成為中日甲午戰爭中中國戰敗的一個重要因素。【探究二】明治維新的教育改革有什么借鑒經驗?⒈重視國民素質教育;⒉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廣泛發動社會辦學;⒊結合本國的實際情況,合理借鑒和利用外國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探究三】日本是如何“擠進帝國主義俱樂部”的?⒈與西方列強進行談判,逐漸廢除了同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⒉積極對外侵略擴張,掠奪和奴役亞洲弱小民族:⑴侵略朝鮮,強迫朝鮮簽訂1875年《江華條約》、19xx年的《日韓合并條約》。⑵發動甲午中日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⑶日俄戰爭后,簽訂《樸茨茅斯條約》。日本通過這次戰爭加入了世界帝國主義的行列。
專題八 明治維新(教師講解參考用)課程標準:⒈知道明治維新的歷史條件。⒉概述明治維新的主要過程和基本內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樣性。⒊分析明治維新在日本近代化過程中的歷史地位。學習要求:⒈知道明治維新前日本資本主義發展和幕府統治的內外危機。⒉概述倒幕運動和明治政府建立,明治政府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樣性。⒊從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分析明治維新推動日本近代化的作用,認識其局限性。一、歷史背景——幕府統治危機⒈經濟: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明治維新物質基礎)⑴幕府末期,日本的自然經濟開始瓦解,形成以大阪、江戶、京都為中心的全國商品流通網絡。⑵擁有雄厚資財的大商業高利貸者,成為新興的社會階層。⑶由農民分化出來的農村商人,組織起資本主義性質的家庭手工業或直接投資手工工場,還投資于土地,變成新興地主。⒉階級:人民抗爭使幕府統治面臨嚴重危機⑴農民反抗斗爭此起彼伏。⑵中下級武士不滿幕府統治:1837年,大阪,大鹽平八郎起義。⑶大名挑戰幕府權威:薩摩、長州等大名,加強自己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爭取在幕府政權中更多的話語權。⑷天皇力圖恢復統治權:被稱為“京都囚徒”的天皇也利用反幕府力量恢復自己統治地位。⒊民族危機:佩里叩關(“黑船來航”)⑴時間:1853年,美國,佩里。⑵條約:《日美親善條約》,也稱《神奈川條約》。這是近代日本被迫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⑶影響:使日本徹底結束閉關鎖國的狀態。①政治上:國家主權受損害,內政遭干涉,民族危機加深。②經濟上:a.日本成為列強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中下級武士生活惡化,幕府大名財政更困難。b.列強侵略客觀上推動日本社會經濟發展,加速封建自然經濟解體。③階級上:激化了日本社會的矛盾,進一步動搖了幕府統治。④思想上:先進思想的傳入,有識之士開始向西方學習,要求變革的呼聲更加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