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擔社會責任
請同學們完成第二目第二個◎第一個◆第二個◇和第三個◇的問題:
教師小結:現代社會所講的公平是利益與責任的對等,我們不承擔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是對他人的不公平,我們不爭取自己應獲得的利益是對自己的不公平。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自覺遵守社會規則,主動承擔起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保證他人利益得以實現的同時,獲得自己應得的利益。在社會公共生活中,維護社會公平要靠社會每一個成員的共同努力,為此,我們要注意從小培養公平合作意識。
2、正確對待社會生活中的不公平現象
問題:當我們遇到自己認為不公平的現象時,該怎么辦呢?
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種大家認為社會生活中不公平的現象進行討論,討論的內容包括:①你怎樣認識這種不公平的現象?②你認為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現象?③對這種不公平現象你能做些什么?(小組代表發言:略)
理智面對社會生活中的不公平。(難點)
初中學生社會閱歷淺,思維比較單一,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時不是歸咎于命運的不公就是認為別人和自己過不去。所以,難以理智面對社會生活中的不公平。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懂得以下道理:①社會公平受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社會制度的制約,我國社會生活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公平現象。②公平總是相對的,任何社會都會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現象,但創造一個更加公平的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③對于某些所謂“不公平”現象,要辯證地思考,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保持平和的心態。④對于不公平的現象,作為國家,要積極創造條件,促進社會公平更好地實現。作為公民,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公平的事情,要善于運用合法的手段去解決。
本目小結:公平關系著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我們渴望在一個公平的社會環境中參與社會合作。我們不僅要正確對待社會生活中的不公平現象,并且要為不斷實現社會公平而奮斗。維護社會公平,光靠國家的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努力。因此,我們要從小樹立公平合作意識,為實現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的和諧和穩定做出自己的貢獻。下面大家一起朗讀第二目第二個◎第二個◆后面的“指點迷津”。
信息反饋:
第八課 維護正義 遵守規則
第一課時 社會需要正義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正義不僅是一種情感,也是一種行為,推崇正義,反對非正義。感受社會生活需要正義制度,樹立制度的正義性必須體現和維護廣大社會成員共同利益的價值取向。
★能力
能辨別正義和非正義行為;培養學生正確認識正義制度的能力。
★知識
社會需要正義,知道什么是正義與非正義行為。了解社會需要正義;知道無論是社會的合作與競爭,還是社會的公平、穩定與和諧的實現,都需要正義制度來支撐和保證。知道制度的正義包括分配的正義、矯正的正義和程序的正義。
【教學重點】
辨別正義和非正義行為。社會的公平、穩定與和諧需要正義制度來支撐。
【教學過程】
★導入:中國共產黨第xx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于XX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