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擔社會責任
一、每個人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勇于承擔責任
教師:對責任的承擔就叫做負責。履行責任對自己、他人和社會有哪些積極意義呢?請看教材第二目第一個◎第一個◆。
1、履行責任對自己、他人和社會有許多可能的積極意義
教師:請仔細觀察教材第二目第一個◎第一個◆第一個◇的兩幅圖畫,選擇其中一幅圖,4個人一小組,寫一段解說詞,然后全班交流。要求:要有對圖中事件的簡單描述;要有對人物心理活動的設想,要有履行責任對自己、他人和社會帶來的積極意義的合理推斷。
學生分組寫解說詞、交流。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選擇范例指導學生完成。
教師:勞模,他們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在各行各業(yè)各個崗位上,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向前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是履行責任的表現,應受到社會的高度贊揚。在工作中,出色地做好本職工作,同樣是履行責任的表現。不僅如此,從古到今.一切有所作為的仁人志士,在其成長的道路上都不乏負責的品質.正是對歷史負責,司馬遷寫出了千古流傳的《史記》;正是對國家負責,陸游才會“位卑未敢忘憂國”,詹天佑才會造出屬于中國自己的鐵路,周恩來才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沒有負責的精神,哪來馬克思《資本論》的光耀后世.沒有負責的精神,哪來李時珍用21年心血換來的《本草綱目》;沒有負責的精神,哪來祖國今天的輝煌……
積極履行責任,使許多人對國家、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名垂青史。請你舉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類似事例.(注:教材第二目第一個◎第一個◆第二個◇的要求)
學生舉例:鄧小平、袁隆平、青藏鐵路的建設者、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
教師過渡:通過我們的學習,懂得了一個人履行責任對他人、對社會的重要意義。如果一個人不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不僅會給自己帶來不利影響,同時,也會給他人、社會造成不良后果,這就是下面繼續(xù)研究的問題。
2、不承擔應該承擔責任的不良影響和后果
教師:閱讀教材第二目第一個◎第二個◆的案例,分析不承擔責任給自己、他人、社會造成的后果有哪些?(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說一說你所知道的因不履行責任而造成不良后果的事。
教師點評:不承擔責任,造成的后果是嚴重的。一般來講,得不到人們的信任,普遍受到譴責,甚至常常受到法律的懲罰,而且更重要的是背離了作為一個人的基本要求。因此,一個人應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社會負責,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教師:通過學習,我們懂得了不承擔責任總會造成一定的后果。老師請各小組同學在討論基礎上,按照不承擔責任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影響分類,進行概括和歸納,并在全班交流。
學生交流。教師總結:(用多媒體展示:不承擔責任總會造成一定的后果。從整個社會來說,不承擔責任會導致效率低下,人與人之間缺乏必要的信任,增加社會成本,影響社會的進步;同時還會給自己帶來不利影響,如得不到他人的信任、會受到別人的譴責,甚至會受到法律的懲罰等。
下面再請同學們思考教材第二目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的問題,即有人說:“一個人不承擔自己應盡的責任,是背離了做人的基本要求。”談談你對此的理解。學生回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