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擔社會責任
指導學生分析教材第二目第一個◎的第二個◆的情景一、二、三的內容。)
由三名同學分別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①維護他人基本權利的言行:
②侵害他人基本權利的言行:
③這些言行維護或侵害他人的基本權利是:
小結:我們都希望生活在一個充滿正義的社會中,而非正義行為是社會的毒瘤。只有有正義感的人越來越多,我們的社會才會更穩(wěn)定、更和諧。有正義感,這是做人應該具有的優(yōu)良品德。我們應該努力做到正義的基本要求:不傷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權利。
過度:正義和非正義制度是面向全體社會成員的,它要求每一個人都必須遵守制度、規(guī)則和程序,不允許特權.作為社會成員,我們遵守社會制度規(guī)則和程序,是在維護正義。我們要從小樹立以自覺遵守各項社會制度和規(guī)則為榮的意識,養(yǎng)成自覺遵守各項社會制度和規(guī)則的良好習慣,以實際行動來維護正義。
二、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要遵守制度規(guī)則和程序,以實際行動來維護正義
自覺遵守社會制度規(guī)則和程序,就是在以實際行動維護正義。
1、作為學生,我們必須遵守學校的規(guī)則和程序。
【說一說】在下列場所應該怎么做?(學生交流回答)
在操場上做操、在食堂就餐、在宿舍就寢、在實驗室做實驗。
2、做有正義感的人,遵守杜會規(guī)則和程序。
學生是社會中的一員,我們還必須遵守社會規(guī)則和程序。
【說一說】在下列社會公共場所應該如何遵守社會規(guī)則和程序。(學生回答交流)
在電影院看電影時、在商場購物時、在車站購票時。
三、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非正義的事情發(fā)生在自己身上,能夠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去斗爭。
多媒體顯示案例(略)。用以說明身為未成年人的我們應如何對待非正義的事情。
2、當非正義的事情發(fā)生在別人身上時,既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我們身為未成年人,又要做到見義智為,要盡量在不傷害自己的前提下,維護正義。
3、我們既要維護自己和他人的正義,也要維護集體的正義,更要維護國家、民族的正義。
指導學生閱讀“閱覽人生”的《正義的力量》。
教師: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學生:略)
教師:通過欣賞《正義的力量》一文,我們看到了一位73歲的日本老人,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時間對日本政府侵華戰(zhàn)爭的罪行進行著不懈的追問。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跨越國界和民族的正義力量,這力量啟示著人們:在捍衛(wèi)正義的道路上,人們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義響在心中的聲音。
小結: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不僅要懂得正義的基本要求,正義還要求我們養(yǎng)成遵守社會規(guī)則秩序的習慣,樹立強烈的規(guī)則意識。遵守制度規(guī)則和程序是一個現(xiàn)代人應有的品格,是一個人有教養(yǎng)、有文化的表現(xiàn),沒有規(guī)則意識,就不會成為一個有正義感的人。我們不僅要為自身、為他人的正義而努力,也要為集體的正義而奔走,為國家、為民族的正義而奮斗。
信息反饋:
第九課 做個護法小使者
第一課時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樹立法治觀念.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能力
提高正確認識依法治國的四個環(huán)節(ji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