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案(山東版)
[設計意圖:本環節承接前面學生了解的各民族知識,啟發學生自主提問,找到他們的興趣點,運用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初步探究,力求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活動四:總結深化
1.師:剛才同學們通過對各民族服飾、民居、禮儀習俗的初步探究,發現一個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現,多與該民族的地域環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傳統文化密切相關。對各民族不同的風俗習慣,我們應以認同、理解、尊重的態度去對待。這樣各民族之間的交往才會融洽、民族大家庭才會親如一家。
板書:自然環境 生活方式 宗教信仰 文化傳統 認同 理解 尊重
2.在快樂的學習中,我們對各民族又有了許多了解,對祖國五彩斑斕的民族文化你還想進一步了解些什么呢?
3.生:(自由發言)
4.師:我們今天的學習活動就要結束了,下課以后希望同學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多觀察,多學習,帶著問題上網或讀書查閱資料,相信你們會了解到更多的有關各民族的風俗習慣的趣事。課后大家還可以編輯一期有關民族風情的畫冊,進一步的去了解我國的民族文化。
5.師: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讓我們再次唱響《愛我中華》這支歌,在歌聲中結束今天的學習吧!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學習與探究中不斷地升華情感,在歌聲中結束今天的學習,以達到凸現主題的目的。]
板 書: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
第二節 共同創建我們的祖國
教學目標:
1.知道各族兒女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做出了貢獻。
2.了解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各族兒女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維護著國家的安定團結。
3.知道我國政府為了保護民族文化,促進少數民族的發展和繁榮采取了積極的措施。
教學過程:
1.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在上一課的學習中,我們一起了解到在我國遼闊的土地上,生活著56個民族,在幾千年的歲月里,各族人民不僅發展著自己的民族文化,還在友好的往來中互相交融,共同豐富著中華文化,共同組建了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跟隨著小導游一起在歷史的長河中暢游,去了解那些令人感動的故事,去感受各族人民之間手拉手、心連心的深厚情誼吧!
2.共同創造中華文化
a. 播放錄像,配畫外音。
課件一(錄像):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各民族的文化藝術出現在人們的服飾住宅裝飾上。
小導游: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們吃的小麥、大豆、水稻原本都生長在不同的地方,小麥原本生長在西亞,是西部的少數民族把它帶到各個地方。大豆原來生長在東北,由東北的少數民族把它傳播到祖國各地。而水稻原來生長在南方。我們吹的簫是由羌族樂器演變而來的;旗袍則是由滿族婦女的服飾演變來的。如今,各民族的文化仍在不斷的交流融合,瞧衣服上的花邊,背包上的裝飾,現代家庭的裝飾品,一個有濃郁民族氣息的發卡,這些,使我們的中華文化絢麗多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
b.師:看了剛才的片段,你想說點什么,有什么感想?請大家也仔細回憶一下自己身邊的事物,講講各民族在哪些方面互相交流、用它們各自獨特的文化來豐富我們的生活、裝扮我們的生活。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各族文化已經融入人們衣、食、住、行各方面,充分感受祖國文化的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