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案
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教師應借助圖片、數據、影視資料、生動的故事等直觀的材料,強化學生的感受。如設計兒童在遭遇背離家園、戰爭受傷、等待家人時幾個場景的心理感受,讓學生通過體會同齡人的感受,更深入地認識戰爭的苦難。教師還應注意引導學生站在戰爭受害者的角度,思考和感受戰爭給人們心靈帶來的傷害。
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設計突出情感體驗。通過看圖片、講歷史、新聞發布會、唱歌曲、講故事、講事例、談體會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兩次世界大戰,認識到侵略戰爭的可惡、法西斯的野蠻殘暴,感受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災難,看到戰爭巨大的破壞力,體會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災難和深遠影響,懂得和平的美好,激發學生反對侵略戰爭、呼喚和平的情感,激勵學生學習英雄們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精神,表達對戰爭中兒童的同情之心,熱愛和平的情感。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戰爭給人類帶來的苦難,對侵略別國、殘殺無辜的罪行感到憤怒,同情在戰火中飽受煎熬的兒童。
能力目標:提高觀察、分析社會事件的能力和收集、歸納有關信息及資料的能力。
知識目標:懂得和平的意義,珍惜今天的和平環境。關注與支持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為民族獨立和國家安全被迫進行自衛性質的正義戰爭,歌頌為正義而戰的人們。了解兩次世界大戰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戰爭,人民必勝。知道二戰后,世界也不太平,小規模的戰爭和局部沖突不斷發生。
教學重點
使學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戰爭帶給人類的災難。
教學難點
拉近戰爭與兒童生活的距離,讓兒童感悟戰爭帶來的災難,激發學生對非爭議戰爭的痛恨之情和對戰亂中人民的同情之心。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收集反映戰爭殘酷的圖片和事例,剪輯有關戰爭的影片、錄像片段;準備《共青團員之歌》音頻。收集和平時代過著幸福生活的兒童圖片和一些戰亂中兒童的圖片。
學生準備:查閱有關戰爭的資料,收集二戰中法西斯野蠻殘暴的行徑及戰爭中英雄的小故事。收集戰亂中兒童的照片及他們的悲慘故事。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教材p24-25、p28-29頁內容,話題為“不能忘記的戰爭苦難”。
第二課時完成教材p26-p27頁內容,話題為 “為正義而戰的人們”。
第三課時完成教材p30-p32頁內容,話題為“戰亂中的兒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 談話揭示話題
1.師:說到戰爭,人們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同學們知道近百年來世界上發生過哪些重大戰爭?你有什么感受?
2.小結:世界并不十分太平,沖突和戰爭時有發生,戰爭離我們并不遙遠。雖然我們沒有經歷過戰爭,但我們一定知道戰爭會給人類帶來什么樣的苦難。(板書部分課題:戰爭苦難)
【設計意圖:引導孩子們發現,我們今天生活在和平安靜的環境里,戰爭似乎離我們非常遙遠,但世界并不十分太平,沖突和戰爭時有發生!
活動二 了解戰爭所造成的財產損失
1.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兩次世界戰爭的相關資料。引導學生認識相關問題:(1)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2)兩次世界大戰涉及了哪些國家?(3)兩次世界大戰結果如何?給人類帶來了怎樣的后果?
2.結合課本24、25頁的歷史資料及自己收集到的相關資料,小組合作完成相應的統計表格。(參戰國家、卷入人口、軍民傷亡、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