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案
【設計意圖:通過對主題的回顧總結,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感受成長的樂趣,為自己的成長感到驕傲!
板書設計
我在生活中的新變化
交流新變化感受快樂
我的變化很精彩
我為成長而驕傲
12.《依依不舍情》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看,六年級學生的社會性發展已經到了一個相對較高的狀態。但與此同時,小小年紀的他們面臨來自家長、老師、自我理想等多方面的壓力。他們正處在最后沖刺階段,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很少有時間、有機會梳理自己六年來的學習生活經歷;
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學生通過六年的共同學校生活,已經有自己的朋友圈,他們渴望友情,難舍友情;他們善于發現學校以及老師的工作對自己的影響,難忘師恩,難忘母校;另一方面,他們很多時候不知道以什么樣的渠道,較為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
因此,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回顧小學的生活,感受自我的成長,感受同學間的友愛和學校、老師的教育之恩。教學難點是: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并以恰當的方式表達。
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尊重學生內心對同學、對老師、對母校的真實感受,注重學生內心情感的激發。教師還要關注中途轉學的學生,讓他們分享自己的轉學經歷。還有教師要注意引導、及時糾偏,可避免不必要的尷尬。
設計思路
本科教學設計本著兩點思路:首先是“喚真情”,選擇的切入點貼近學生的心,才能贏得學生的心。學生的真情被喚醒,課堂才具有實施有效引導的可能性。其次是“重深入”,無論是學生內心世界情感的調動,還是生活實踐策略的探討,注重教師引導的深入性,才能體現一節課的課堂價值。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活動:
第一課時:班級和我——咱班的共同記憶、同學和我——咱們的共處記憶、定格記憶——創意臨別贈言形式vs傳統同學錄。
第二課時:老師和我——難忘師恩、學校和我——難忘母校。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為自己的成長感到驕傲;感受濃濃的師生情以及與同學間的友愛之情。
能力目標:以恰當方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能為母校的發展獻計獻策,為母校、為老師、為學弟學妹們做力所能及事。
知識目標:感受成長的樂趣。
教學重點
回顧小學的生活,感受自我的成長,感受同學間的友愛和學校、老師的教育之恩。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并以恰當的方式表達。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了解本班級歷年大事、趣事等。
學生準備:收集能反映自己與同學共同學習生活的照片、文字或其他物證。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教材p81-p82頁內容,話題為“同窗情誼深”;完成p86頁“臨別贈言” 話題中的“同學臨別贈言”部分內容。
第二課時完成教材p83-p85頁內容,話題為“心存感激”;完成p86頁“臨別贈言” 話題中的剩余部分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班級和我——咱班的共同記憶
1.師:還記得當初在校的時候,總是迫切的希望早點離開,早點畢業,早點飛翔,早點長大,F在才知道,小學6年的讀書生涯是有多么的值得留戀,點點滴滴,歷歷在目。校園的每一處都有屬于我們的回憶,屬于我們的笑聲,只是現在,一切的一切,大概都只能放在回憶里。
——摘自滑坡路小學畢業生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