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案
5.學生在發下的即時貼上寫感言。
6.小結:學生寫完心存的感激后,下課交給指定同學,收集后按老師姓名分類,粘貼,整體修飾,最后由同學代表交給各位老師。
【設計意圖:引導發現老師的善意和長處,回憶老師的辛勤培育、諄諄教誨、細心呵護與平等尊重,感受老師積極的影響和無私的博愛。】
活動二學校和我——難忘母校
1.師:我們的成長也離不開學校,為了我們的健康成長,學校都為我們做了些什么?
2.學生交流。
3.師:我們臨近畢業,可以為學校和學弟學妹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4.學生思考后在p85留白處填寫。
5.班級交流。有相同想法的,可以約著攜手完成;也可以綜合同學們的想法,結合班隊主題活動,確定為學校做的一件事情,全班共同完成;還可以因人而宜,獨自完成。
6.小結:讓我們把過去的美好和未來的希望,把離別的憂傷和重逢的期待,都深情地融入心田,融入在這首《告別母校》詩中。(學生齊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感受自己的成長也離不開學校,增強學校的親近感,愿意回報學校。】
板書設計
12、依依不舍情
老師和我——難忘師恩 諄諄教誨 無私博愛
學校和我——難忘母校 親近母校 心系母校
13.《向往明天》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看,現在中心城市的小學生生活視野比較狹窄,學習幾乎成為了孩子生活的全部,只要孩子努力學習,其它什么事都不需要操心,甚至不需要自己動手。在這樣的生活環境影響下,小學生的自理能力,社會適應力非常差。對于即將走進新校園,挑戰新生活的孩子們來說,教方法比教知識要重要得多。
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孩子們即將走進新的校園,他們有很多新奇感也有很多顧慮和擔憂,特別是 周圍的老師、家長跟他們灌輸過很多有關初中學習生活的忙和累,孩子們的焦慮思想也不輕,因此,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生活學習態度尤為重要。
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了解中學生活和小學生活的差異,感知中學生活的特點。教學難點是:鼓勵學生正確面對新的生活、新的挑戰,用積極的心態做好進入初中的準備。
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 尊重學生內心的真實感受,注重學生內心情感的激發。
設計思路
本課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注重要珍視學生的生活和他們對生活感受。設計教學活動時不回避初中學習生活緊張的特點,且正確引導孩子們憧憬自己的未來生活,鼓勵學生用積極的心態面對新的挑戰。此外,教學設計中有很多學生能力培養的訓練,如初中生活狀況的調查、與朋友交流自己的尋夢計劃、與困難過招等。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活動:
第一課時:信息交流會、憧憬明天的我。
第二課時:與新生活過招、“我的新夢想”交流會、相約在中學。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面對新生活、新挑戰的積極心態。
知識目標:知道初中生活與小學生活的不同,認識初中生活的特點。
能力目標:與學生一起探討收集信息的途徑、方法。嘗試與好朋友商量解決生活、學習中的問題或困惑。做好上初中的各項準備工作。
教學重點
了解中學的學習環境、感受中學的學習氛圍:了解中學生活的特點。
教學難點
產生對中學生活的向往,開始做好進入中學生活的各種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