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案
第三課時完成教材71-72頁內容,話題為“災害無情人有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從身邊的雪災談起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雪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課件出示相應圖片)
2.師:還記得xx年初,下了17天,席卷了中國中部與南方,包括武漢的那場大雪嗎?給我們的感覺有什么不同呢?(課件出示相應圖片)
3. 小結:此時飛舞的雪花不再是美的化身,而是大自然的怒吼聲,它已演變成了一種災害。(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身邊的雪災談起,通過情感上的對比與襯托,讓學生初步感受自然災害的危害性。】
活動二從印象最深的地震談起
1.師:除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雪災,在同學們腦海里印象最深的自然災害是什么?(課件:汶川地震發生時的視頻)
2.師:汶川地震,中國之痛!這次地震究竟給人們帶來了哪些危害呢?說說你感受最深的,最有感觸的。(學生分組選擇其中一點交流)
(1)危害之一:人員傷亡
(課件:出示照片一:被掩埋的孩子緊握拳頭;照片二:一群死難學生遺像)
師:看看這組數據,遇難:41353人,受傷:274683人,失蹤:32666人。地震中,有多少這樣花季的孩子生命悄然而逝?地震中,又有多少個的生命戛然而止?(板書:人員傷亡)
(2)危害之二:精神創傷
(課件:出示照片三:孩子恐懼的臉)師:看到這張照片的孩子,你們想到什么?這次地震給人們帶來了哪些的精神上的創傷?(板書:精神創傷)
(3)危害之三:經濟損失
師:你們還了解到其它哪些危害?(房屋倒塌、道路塌毀、損失金額……)
學生上臺展示汶川地震后的圖片,教師演示課件補充圖片。
師:看到地震前后這樣截然不同的圖片,你有什么感受?把這些損失都折算成人民幣,是多少呢?
師:它相當于整個國家當年總收入的十二分之一,這還只是直接經濟損失。1976年唐山大地震,直到1986年,唐山重建才基本完成。算算花了多長時間?(十年)從中你感受到什么?(板書:經濟損失)
3.小結:看來,大自然一旦發怒,帶給人們的危害極其巨大。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照片、數據的一系列真實的再現,使學生深入感受災害的危害之大。】
活動三從自己生活的武漢的水災入手
1.師:盡管世界上地震發生的區域很廣泛,但我們并不必恐慌,因為武漢不處在地震帶,一般不會發生地震。倒是另一種自然災害時常困擾著我們武漢。你們知道是哪一種嗎?
2.師:1998年咱們湖北地區就曾發生過一次重大水災,這次水災還殃及那些省份呢?(課件:出示中國地圖)
3.師:他們都位于長江流域,水災的發生也有一定的區域性。這次水災還造成了哪些危害?
4.小結:水災也給我們造成生命的威脅、經濟的損失。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己在圖中找,自主在心中思,進一步了解自然災害的區域性。】
活動四擴展到其它自然災害
1.師:除了上述幾種自然災害,地球這個美麗的藍色星球,每年都會發生其他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你們還知道哪些地方發生過哪些自然災害呢?(教師相機演示課件出示相應圖片)
2.小結:每種自然災害都會讓我們生命、生活受到影響。
【設計意圖:擴展到其它自然災害,了解其他自然災害的特點和危害性。】
活動五探索自然災害背后的人為原因
1.師:人們都說:自然災害是“天災”,人類無法預測,我們害怕、恐懼。特別是近幾年,大自然發怒的次數越來越多,造成的危害越來越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