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案
【設計意圖:提升學生的道德認識,再一次讓學生感受人口劇增給我們的生活和社會帶來的影響,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板書設計:
“不堪重負”的地球
人口增長
房屋多
就業壓力大
耕地面積越來越小……
第二課時
活動一體驗交流,感悟資源與生活的關系
1.同學們拿出課前記錄下的一天中使用的物品和食用的食品。小組內進行交流比較。
2.小結:這些物品、食品都是資源,每個人一天使用的資源還不止這些,有時使用了看不見的資源,如用電飯煲燒飯使用了電,做菜使用了煤氣。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實際生活出發,感受自己在生活所利用的資源,體會資源與生活的關系。】
活動二了解資源的來源,體會資源正在被消耗
1.師:你們知道這些資源哪里來的?
2.師:我們每一個人一天要用那么多資源,那一生呢?讀美國人一生使用了多少資源的材料,你有什么想法?
3.小結: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自然資源消耗越來越多。長此以往,資源還能不能提供人的生存需要呢?
【設計意圖:從收集的數據中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體會資源的減少會給人類的生活還來不小的影響。】
活動三從游戲中感受資源的重要性
1.知識競賽:區分哪些資源在短時間內可以再生或循環使用,哪些不能?
2.師:哪些資源在短時間內可以再生或循環使用遭到了怎樣的破壞,自學教材第55頁。
3.師:你還知道哪些資源遭到破壞的事例?請學生將收集到的相關資料展示在黑板上。
4.師:什么叫奢侈?你有奢侈病嗎?閱讀教材第56頁。(讀讀“圣雄”甘地的話。)
5.小結:我們的地球可以讓全世界的人都過上美好生活,但它無法滿足人類的貪婪。地球資源的減少,給人類留下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設計意圖:話題結束時,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雖然沒有答案,但答案已在學生的心中了,此時無聲勝有聲。】
板書設計
“日益貧困”的地球
自然資源不斷減少
可再生 循環使用
第三課時
活動一對比圖片,感受環境的現狀
1.師:來看看世界的環境情況,先來看看幾組對比鮮明的圖片,你是否感受到了什么?(課件:出示“蔚藍的天空——漫天黃沙”、“清澈見底的湖泊或河流——又臭又黑且浮著垃圾的河流”、“綠茵茵的草地和森林——被垃圾覆蓋的大地”。)
2.讓各學習小組負責一組圖片,圍繞圖片展開討論。小組內部的成員再一分為二,讓一部分人生活在好的環境中,另一部分人生活在壞的環境中,并讓學生仔細觀察各自的生活環境,盡量讓自己置身其中。
3.讓學生交換圖片(交換生活環境),再說說此時可能的感受和心情。
4.小結:我們都希望自己生活在沒有被污染和破壞的環境中,但是我們當前的環境狀況不容樂觀。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讓學生結合圖片充分想象和感受,體會不同的生活環境帶給人類不同的心情,同時也決定人們生活的質量。】
活動二分析環境現狀,將認知轉為行動
1.組織調查環境的小組展示他們收集到的資料,說說當前環境愛污染的狀況、原因及其危害,小組合作分別做成“現象卡”“原因卡”“危害卡”。(板書:地球變丑變臟了)
2.老師朗誦《寂靜的春天》中的精彩片段,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及其帶來的后果。
3.濱江路小學六一中對的同學為地球母親檢查了身體,給地球母親寄去了他們的回信。請學生讀信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