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版美術教案(第一冊完整版)
4、通過討論、評價的方式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能抓住生肖動物的特點,概括表現。
教學難點:能用多種手法表現生肖動物的外形、花紋、特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上課前,請同學們聽一個小故事。
2、播放錄音:十二生肖的故事。
3、故事聽完了,請同學們回答兩個問題:故事里講了哪些小動物的故事?這些小動物一起參加什么聚會?
引入課題:“生肖動物大聚會”,并將課題字樣貼在黑板
二、學習
1、給生肖排序
現在,我們再給十二生肖按次序的先后排隊,請知道這個順序的同學一起大聲說出來!
牛(頭上有一對角,身軀較大,鼻孔大。常見有黃牛,水牛,奶牛。)
虎(有很尖利的虎牙,身軀較大,有濃密皮毛,程黃色,上面有黑色條紋,額頭有類“王”字條紋。書食肉動物,性格兇猛暴躁。)
兔(長耳朵,三半豁嘴前腿短,后腿長,尾巴短,皮毛常見有白色、黑色,瞳孔有黑色或紅色。愛吃胡蘿卜、青菜。)
龍(中華民族的圖騰,傳說中的動物。傳說中的龍是多種動物的組合,馬或獅的頭,鹿的角,蛇的身體,魚的鱗片,鷹的爪。)
蛇(爬行動物,沒有四肢,靠身體的鱗片和地面摩擦行進,身體細長靈活,上面有不同花紋作保護色或用來迷惑獵物,舌頭分叉,非常敏感。)
馬身軀較大,頭部,頸后。。。。。。
3、將游戲與繪畫結合
老師:現在我們的十二生肖要和大家作個游戲。
規則:四人一組,每一組畫一種動物,可以按照提供的圖片畫,也可以發揮想象,小組討論繪畫。看哪個組能在最短時間里最快最好地抓住生肖的特征。
要求:動物外形特點突出;
點、線、面組織合理;
色彩美觀,形式多樣。
三、學生分組操作,老師隨堂輔導。
第11課可 愛 的 小 蟲
教學思路:
小蟲是低年級學生常常注意的動物,他們對小蟲的活動充滿很強的好奇和興趣。充分把握和利用學生這一興趣點。通過觀看有關昆蟲的小影片課件,自然的引導學生觀察小蟲的外形、色彩等的形體特點,了解一些常見昆蟲的名稱、習性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展開積極的討論和思考,始終保持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發學生更強的探索學習興趣和愛護動物的情感。有了一定的情景感受和情感基礎,再過渡到泥塑學習的環節,訓練學生用橡皮泥做出不同的昆蟲泥塑作品,嘗試做泥塑過程中的捏、壓、揉、粘、卷等技能,盡情體會玩泥巴這種藝術活動的無窮樂趣。最后通過相互欣賞作品談感受,提高自己的認識和表現水平。
教學目標:
1.了解一些常見昆蟲的外形、色彩、名稱、習性等方面的知識。
2.嘗試用泥做不同昆蟲的泥塑作品,訓練做泥塑過程中的捏、壓、揉、粘、卷等技能。
3.激發學生更強的探索學習興趣和愛護動物的情感。
重 點:嘗試用泥做不同昆蟲的泥塑作品。
難 點:學生評價時描述的多角度。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教師手拿一只蜻蜓模型玩具,在教室里“飛”一圈。
師:在大自然里,只要你留意觀察,你就會發現許許多多美麗的小蟲。他們有的在空中輕舞飛揚,有的在草叢中悠閑的散步;有的在地洞里忙著搬家,有的卻在樹葉上沐浴陽光……下面老師就帶領同學們走進奇妙的昆蟲世界,去看看多姿多彩的小昆蟲。
2. 教師播放課件,學生觀看有關昆蟲的影片。教師扳書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