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版美術教案(第一冊完整版)
三、啟發構思
調動學生的記憶、想象,分小組議論、交流關于月亮的故事、傳說、兒歌、人類登月等。還可讓學生上臺講講人類與月亮之間的關系等。
四、欣賞感受
借助教材中的圖片及學生作品,開闊學生的創作思路。同時教師滲透構圖、形、色知識教育。
五、創作表現
創作形式:自主方式、合作方式。
可以個人盡情宣泄情感,表現出人和月亮之間的美好關系。也可以幾人合作畫一幅《月亮的故事》。可采用擬人手法進行表現。
表現方法:可繪畫,可剪貼,可手工制作等。
作業要求:發揮想象,大膽表現《月亮的故事》。
六、教與學的評價
從教學目標、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等方面作綜合評價。
采用自評、互評相結合的方式,交流創作感受,評價作業效果。
評價活動還穿插在學生的創作過程中,以激發學生的表現熱情。
七、總結回顧
我學會了什么:我能憑想象畫一個美麗的月亮。
我能與同學合作畫出《月亮的故事》。
第19課雪 孩子
一、教材分析:
1、《雪孩子》是擬人化色彩的童話故事課題,適合低年級,但是,南方出生的孩子,對雪大都沒有親身的經歷和體驗,印象不深刻,感性認知較模糊,因此需要提供感性認知的材料,提高學生對雪的認知水平。
2、在學生對北方冬季雪的認知體驗的基礎上,創設情景,以教師引導學生觀看雪景,引入主題《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激發孩子學習《雪孩子》的感人精神,讓雪孩子的美好形象深印于孩子心靈,進而激發學生的繪畫創作靈感和進行美術造型表現的興趣和靈感。
二、基本理念
1、通過《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和藝術形象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引導學生在雪孩子的故事情景中感受和體驗雪的特性,以及雪孩子由來和藝術形象等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環境、熱愛他人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在情景中體驗、探索、發現和創造,并通過多維的發展性評價,促進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
以學生發展為本,師生互動為主體,借助電教多媒體等手段進行啟發、探究等直觀教學,讓學生全程體驗美麗的雪景世界。
學習方法
情景中體驗感受美,合作繪畫中體驗創造美,評價中回味美,師生互動中享受美。
四、設計構想
根據南方深圳沿海移民城市的學生對雪的認知參差不齊的特點,采取情景教學,嘗試全程體驗的師生互動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促進和發展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五、目標任務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認識雪的特性,體會用不同的繪畫造型藝術手段表現“雪”和“雪孩子”的形象,并能用不同的繪畫語言創造美麗的雪景世界。
2、過程與方法:結合季節教育,圍繞“雪孩子”的故事,通過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與教學的設計,展開美術教育活動,以小組合作師生互動為主體,運用多種繪畫造型工具和語言,嘗試實踐創作,體驗創作活動的樂趣,促進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操作能力,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和學習態度。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認識雪的特性,并通過與人合作學習,激發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美好情感,培養大膽想象、敢于創新描繪美麗的雪景世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