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版美術教案(第一冊完整版)
二、感受
師:你們看了這些美麗的昆蟲,你最喜歡那一種昆蟲?為什么喜歡呢?
1.學生分別描述一下自己喜歡的昆蟲,并說一說喜歡的原因。
2.教師歸納板書:形狀、顏色、習性。讓學生明白了解的要點。
師:老師這里有很多昆蟲,它們馬上就要來到你們中間了。請你們互相說一說這種昆蟲,討論完后每組選一名同學來介紹它。
3.教師發給每組學生昆蟲的模型或玩具,學生分組討論——如何來介紹這種昆蟲?選一位同學來介紹。
4. 學生介紹完那一種昆蟲,教師就在實物投影儀上就出現這一種昆蟲形象(橡皮泥塑作品)。請學生看是用什么做成的。
三、表現:
師:這里有一些橡皮泥,我也想來試一試。
1.教師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做2只昆蟲。一邊做一邊講故事情節。
師師:捏一塊泥巴揉一揉,揉成細條放一邊。粘上兩個小泥球就成小眼睛,好象還看著我們笑嘻嘻呢。再搓出兩個大兩個小的泥球,壓成圓塊成翅膀,粘上花紋更美麗,蝴蝶夸我真能行……
2、學生分小組進行制作,教師巡視指導。(教師給每組學生發一兩片樹葉,讓學生將“昆蟲”擺放在樹葉上。)
四、四、評價:
師: 師: 同學們做出了這么多漂亮的小昆蟲,你們看,它們正在開聯歡會呢。去欣賞一下,他們是誰?美在哪里?
1.將學生的作品擺放在展臺上,學生分組欣賞參觀。
2.教師隨便拿一只“昆蟲”放在投影儀上,同學們說一說哪些地方好看。作者自己說一說學會了什么?
師: 這節課你們收獲很大,你將如何處理你的小昆蟲呢?是送給好朋友,還是放在家作小擺設,或就扔掉呢?
3.引導學生將作品保管好。
第12課 節日的小彩旗
教學目的:
一、教養方面:感受對稱與不對稱的美感形式,掌握“撕、剪、粘、貼”技能。
二、教育方面:培養耐心細致的工作態度,學會與人合作、共享成果。
三、發展方面:在“擺、拼”活動中,發展設計思維。
教學重點:小彩旗“形與色”的設計與剪裁制作。
教學難點:旗面色彩對比的搭配,運用對稱與不對稱的形式裝飾旗面。
教學準備:制作范例,彩紙、剪刀、膠棒
教學過程:
一、啟動主體
播放課件,欣賞不同的彩旗,增加對彩旗的認識
二、嘗試與感覺
1. 摸一摸:感覺不同紙材(軟、硬、粗糙、光滑------)。
2. 看一看:色彩與掛歷紙有什么不同?(單一色彩、豐富色彩。)
3. 撕一撕:哪些紙可以撕?(隨意撕一個大的基本形,感覺直線撕、弧線撕、對折撕。)
4. 剪一剪:哪些紙可以剪?(隨意剪一個對稱的具象形,感覺對稱的折剪法。)
5. 比一比:剪與撕的效果。(撕:風格粗獷、自然、生動;剪:邊緣光滑、細膩、生動。)
三、發揮主體
1、出示基本形,師示范幾種在基本形上加以變化,要學生自己嘗試剪一剪。
2、示范制作步驟,要學生擺一擺什么顏色搭配最好看。裝飾什么圖案?
3、 學生學會做一做:運用“剪、折、粘、貼”的制作技能;運用對稱與不對稱的設計方法。
三、發展主體
1、運用一連串的小彩旗裝扮教室,感受“節日慶典”的氣氛。
2、評一評:選出我最喜歡的一面小彩旗進行自評:外形美、色彩美、裝飾美;運用點、線、面、色和對稱、不對稱的審美原則。
教學總結:小節本節課學習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