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版美術教案(第一冊完整版)
第14課 多變的紙拉花
一、教材分析
本課由剪、撕、拉、貼為主的綜合課。用各種紙片分別剪出各種形態的拉花,突出形態的特點。
學生以前學習過剪紙、折紙,所以一般都能通過自己的意圖來剪。學生如果能夠抓住形態特點,即是本課的重點。本課的剪拉方法較為簡單,難度不大,可以留給學生的想象和表現空間卻很大,是剪拉與玩樂融為一體的學習課型,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愉悅和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1、讓全體學生有興趣地參與剪、撕、拉等游戲活動,掌握剪紙拉花的方法,并能運用此方法剪出自己喜愛的拉花。
2、學會把握剪拉花的形狀特點,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體驗學習過程中的剪紙、拉花、游戲、表演的情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運用剪紙拉花的方法,抓住表現對象特點。
難點:紙拉花特點的表現與裝飾。
解決難點的方法:
1、教師展示有創意的剪紙方法,并示范講述。
2、鼓勵與知道自己閱讀、學會剪紙拉花的不同方法。
3、教師的啟迪與引導。
四、 課前準備:
1、可供學生選擇的各種新紙材料。
2、 剪刀、花邊刀、膠水、裝訂機等。
3、 學生的多個預備紙拉花作業。
4、 簡單的媒體課件或圖片。
五、作業要求:
每位學生用紙片進行剪拉對象,再運用這種方法剪出自己的拉花形象,并且完成其中幾個紙拉花,把它們展示出來進行玩游戲。
六、教學設計:
本課教學設計建立在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基礎上,從學生自己意圖剪拉,到發現探究問題的討論,再到尋求解決的方法,創造剪拉出自己喜愛的表現對象,均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時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不斷地發現。不斷地交流,尋找規律,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為了便于學生討論和活動的開展,可將課桌擺成四個圓圈,學生分四組圍坐在周圍。客氣應制作cai課件,它既能將各種拉花的形狀展現在學生面前,又能直觀地分析拉花。
七、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 激趣導入——自學方法——觀察分析——指導實踐——創新探索——交流評論——游戲活動。
2、 激趣導入這一過程中,教師快速、簡單剪拉出一件不同的拉花,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學生看書上的剪拉示范圖,自學剪拉方法,試剪出簡單的拉花外形。
3、 讓學生說一說老師是怎樣剪拉花的,教師幫助學生啟發、回憶關鍵部分。
4、 教師小結,引出課題并板書“多變的紙拉花”。
(二)、課題展開
1、引導與啟發。
同學們都見過了日常中的有哪些紙拉花形狀,今天老師帶了幾件紙拉花給同學們參考,同學們想不想看?展示可見,讓學生觀賞。
2、欣賞與評述。
展示課件內容,欣賞收集到的多種國內外紙拉花的作品圖片,并請幾位學生找一找課件中的紙拉花作品圖片與課本中的哪些作品一樣。說一說,你看了這些拉花后有什么感受?你知道這樣紙拉花作品是怎樣剪出來的嗎?
3、操作與示范。
教師直觀示范,邊折、剪邊講述。對學生不容易理解部分要重點提示和注意。同時,指導學生結合教材圖片,尋找規律:折剪紙拉花最要的是把握好層次,花邊、裝飾的大致比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