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四年級第八冊美術教案
同學們基本掌握了一些中國畫的筆墨知識,如,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用筆要求:中鋒和側鋒。
2、教學方式、手段說明:
本課雖然屬于傳統中國畫的教學內容,但是,使用的教學方法則是全新的:a、通過謎語導入新課可增添趣味性。b、通過自主和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了解貓頭鷹的畫法和筆墨情趣,可增強學習的主動性。c、啟發同學通過觀察貓頭鷹的圖片來表現各種動作的貓頭鷹,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d、通過欣賞國畫大師林風眠的《貓頭鷹》作品,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進行文化傳承。
3、教學技術準備:
課件:貓頭鷹謎語、貓頭鷹圖片,國畫大師林風眠《貓頭鷹》作品。
4、前期教學狀況:
本課是在三年級學習了水墨游戲和彩墨游戲的基礎上,來表現貓頭鷹,而且大多數學生基本能夠在生宣紙上表現出一些水墨和彩墨的暈染效果,只是有部分學生對水分的控制還有一定困難,因此,在學生作畫時每人都應必備一小張用來試筆的生宣紙。
5、存在問題與對策:
a、存在問題:有些學生對毛筆中水分的控制把握不夠;作畫時有時不敢下筆;側鋒運筆時,毛筆傾斜角度不夠。
b、對策:通過在練習的生宣紙上試筆與自身感悟、總結使學生逐步把握毛筆中的水分控制;通過教師直觀演示和鼓勵學生大膽作畫克服學生在中國畫表現過程中的膽怯心理,并學習側鋒運筆的基本要求。
三、本課教學目標設計:
1、教學內容與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利用中國畫的筆墨技法、暈染效果表現貓頭鷹。
(2) 方法與過程:采取個體獨立完成作品和小組合作一幅作品等多種學習方式,為學
生創設寬松的表現氛圍。通過小組討論、分析作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表現中國寫意畫“貓頭鷹”,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學生熱愛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
2、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寫意貓頭鷹的特點,通過探究與合作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表現各種動作且有墨色變化的貓頭鷹。
教學難點:組織教學;貓頭鷹的構圖;作畫中水分的控制;發揮想象力和創作力表現貓頭鷹的各種動作。
3、學生學習用具準備:
毛筆、墨、生宣紙兩張、調色盤、筆洗、氈子或廢舊報紙、中國畫顏料、美術書。
四、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1、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引入新課 1、出示謎語(課件):面孔像只貓,起飛像只鳥。天天上夜班,捕鼠本領高(請打一動物)
2、出示貓頭鷹圖片(課件),請學生說一說貓頭鷹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以及的它特點。同時,引導學生概括貓頭鷹的基本型。
3、出示中國畫貓頭鷹圖片(課件),請同學說一說貓頭鷹的藝術型與原型有何不同。
板書課題:筆墨游戲——貓頭鷹,出示教師作品——貓頭鷹 分析、思考,積極主動地猜一猜,并說出謎底——貓頭鷹。
觀察貓頭鷹的外形特點,說一說貓頭鷹的外部特征。
了解中國畫貓頭鷹概括、夸張,追求神似的藝術特點。
了解中國畫,體會其中的藝術性。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觀察、概括能力,使學生了解貓頭鷹的外部特征,為表現貓頭鷹奠定基礎。
用對比方法發使學生了解中國花鳥畫的特點,并引導學生學會對比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