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四年級第八冊美術教案
2.本課在學習內容的選擇上一定要切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避免過深、過難的現象;同時,由于本課屬于“綜合•探索”領域的教學內容,因此教學內容既要體現綜合性——美術自身的綜合及與其他學科的綜合,又要體現學科性,即抓住美術本體內容引導學生學習。
教材版面分析:
本課采用對頁設計,圖片及作品傳遞出的信息有以下幾方面:中華世紀壇的外貌、內部裝飾等。在參觀時,學生可以聽老師的講解,也可進行現場寫生、拍照。作業呈現形式可以是寫生、攝影、合作編寫小報以及展示交流。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初步了解中華世紀壇的建筑作用與功能、造型特點、結構風格、內部裝飾特色以及其中表現的部分經典歷史文化內容等。
應會:用自己喜歡的表現形式介紹中華世紀壇。
2.隱性內容與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北京、熱愛家鄉以及對傳統文化的情感,激發他們主動參觀美術館的愿望,提高他們收集信息、組織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中華世紀壇的建筑作用與功能。
教學
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前
預習 教師在課前布置
學生預習的作業。 收集資料:
1.中華世紀壇由哪幾部
分組成?分別有什么作用?
2.中華世紀壇從哪些方
面展示了中國文化?你看后有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尋找資料,了解中華世
紀壇的建筑、雕塑、繪畫內容,提高學生收集資料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欣賞
導入 教師出示中華世
紀壇全景圖。 學生欣賞:
1.這是哪兒?
2.看后有什么感受? 增強學生的視
覺感受,加深印象。
引導
分組 組織學生按區域
分組。 中華世紀壇由哪幾部分
組成? (根據中華世紀壇的
組成部分分成各個導游小
組。) 針對學生收集
的資料分組,有利
于學生認識中華世紀壇的各部分建筑。
交流
信息 組織學生有重點地介紹。教師根據學生介紹的內容,展示不同區域的圖片。
引導學生
交流感受。 各導游組分別介紹:
1.主體部分:由幾部分
組成?民族圖案和名人雕像給你什么感受?乾體、坤體、時空探針有什么寓意?
2.青銅甬道:甬道什么
樣?有什么寓意?
3.圣火廣場:請你介紹
介紹。
4.藝術大廳:有什么大
廳?舉辦過什么展覽?
5.文化廣場:舉行過什
么大型活動?
1.從哪些方面展示了中
華文化?
2.中華世紀壇中的建筑
有什么寓意?
3.談一談你觀看、聆聽
后的感受。 給學生提供展示交流的空間,教
師適時地引導、質
疑,幫助學生把收
集的資料全面地介紹給大家,使學生了解到中華世紀壇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感受中華世紀壇建筑、雕塑的魅力。
了解世紀壇中的文化內涵,感受
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