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四年級第八冊美術教案
本課在學習方式上,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學生搜集資料、觀察分析、小組研討、動手實踐、經驗交流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對旅行壺的種類、用途、造型藝術、功能特點、材質特征、設計與應用的關系以及對旅行壺的色彩、樣式、圖案等幾個美感因素都有一個親身感知,以提高美術學習的興趣和審美設計能力。
教材版面分析
本課教材共有兩個版面:在第2頁最醒目的地方展示了唐代金銀器的典范——舞馬銜杯紋銀壺實物圖片。其目的就是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欣賞,了解這一國寶級的文物和中國的燦爛文化,并從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認識美術以它獨有的多樣性與我們日常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造熱情。在這一頁的右邊和下邊則是各種旅行壺實物圖片、文字提示以及帶有啟發性的問題設計,目的是通過觀察分析、探討交流,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和設計,拓寬學生設計思路,領會設計與應用的關系。如實物圖片與文字提示就是引導學生觀察研究旅行壺的結構和巧妙構思,從中學習旅行壺的設計方法及功能的實用性。
第3頁為優秀作品。其目的是通過欣賞,開闊學生的創作思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為學生設計各種各樣的旅行壺和學習多種表現方法提供豐富的參考資料。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通過對旅行壺結構、功能的進一步認識和了解,在創作與探索中,捕捉創作靈感,逐步形成創造性的構思。
應會:能結合生活需求大膽設計攜帶方便、功能多樣的旅行壺。
2.隱性內容與目標
(1)通過欣賞、設計,使學生感受到美術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熱愛生活、關愛他人的思想情感,增強學生發現美、探究美和創造美的意識。
(2)鍛煉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設計能力及對生活的表現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對旅行壺的結構與功能的進一步認識和了解,讓學生感悟美術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功能與造型的關系,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設計能力。
難點:處理好功能設計與實用性的關系。
學習材料:
教師準備:有關旅行壺的實物或圖片、聲像資料和現代化多媒體設備。
學生準備:作業紙和繪畫相關工具,以及學生搜集的知識和素材。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情境導人
激發興趣 1.播放音像資料
解放軍行軍時背的軍用
水壺和小學生旅游時背帶形
狀各異、色彩鮮艷、材質精
美的旅行壺。 (對不同的旅
行壺進行特寫鏡頭處理。)
2.教師提問:你觀察到
了什么?它們的作用是什么?
都有哪些不同的外形特點?
3.總結:在我們的生活
中,小水壺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造型美觀、色彩鮮艷、各有不同的結構和功能,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小小旅行壺》一課。
板書課題。 學生觀察、欣賞、思考,通過視覺進行體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