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四年級第八冊美術教案
北京的民間藝術,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登上了大雅之堂并正在走向世界,民間藝人們的技藝需要傳承和發展。通過本課學習,我們感受美術對美化生活的特殊功能,認知美術的價值和魅力,我們要將他們發揚光大,熱愛我們的中國傳統工藝。
板書: 民間工藝
草編 泥塑 面人
教學反思:學生對我國的民間藝術懷有無比的熱情,通過欣賞、了解民間藝術,他們感受到了美術對美化生活的特殊功能。
第5課 虎頭裝飾
課時:1課時
新課標思想:
1.老虎是人們十分熟悉和喜愛的珍稀野生動物。在我國民間,老虎被作為驅邪除惡、保佑平安幸福的吉祥物,有眾多與生活密切關聯的民間藝術作品流傳于世。讓學生用紙、泥、廢棄物等多種材料進行虎頭裝飾,既可以讓學生繼承民族傳統,又能讓他們大膽創新,提高動手能力,達到增強審美情趣、培養設計能力的目的。
2.本課是“設計•應用”領域的內容,趣味性強,材料來源廣泛,便于作,能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欲望。
教材分析:
教材占用了兩個頁面,選擇了生活中真實老虎的頭部照片一幅、民間老虎題材作品。教材中的制作步驟,介紹了虎頭剪貼制作的全過程。另有一幅全身裝飾虎頭作品的學生照片,提示學生大膽地用自己創作的作品美化裝飾生活。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民間藝術中的虎頭裝飾是對現實生活中的虎頭進行創造性夸張、變形的結果,集中了民間藝人的智慧,包容了數千年的文化積淀。
應會:利用彩色紙及多種材料進行虎頭裝飾設計與制作。
2.隱性內容與目標
通過對民間虎藝作品的研究、學習及親自動手創作,培養學生對民間美術的了解,激發學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習、了解民間虎藝作品的創作、表現方法,嘗試用多種材料進行虎頭裝飾。
難點:制作裝飾的美觀、新穎和實用。
學習材料:
剪刀、膠水、彩色紙、紙餐盤及生活中容易找到的多種材料。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堂導入 展示民間虎藝作品。 課前收集相關資料。 引導學生關注民間藝術作品中的虎。
板書課題
打開課件 板書課題,打開課件。 欣賞各種民間虎藝作品,了解中國民間的虎文化。 提高學生審美情趣,了解民間虎藝在造型上具有稚拙、粗獷、夸張、質樸和簡潔之美。
結合課件
研究教材學習新知
感受體驗
解決重點 提出小組研究的問題。 除研究教材外,布
置學生用分析、比較的方法集中研究生活中虎的眼、鼻、耳、嘴與民間工藝虎的區別。 進一步深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