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四年級第八冊美術教案
第二節
課時:1課時
新課標思想:
在學習色相的基礎上,用水粉畫一幅水果寫生畫,使學生直接觀察水果在一定光線和環境中的色彩變化,讓學生感受色彩的無窮變化,感受色彩變化的美。學生畫寫生,仍然是側重培養色感,不要太苛求形象,要啟發學生多觀察、多比較、多分析,大膽下筆,把自己看到的顏色表現出來。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色彩寫生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繪畫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在學習色相的基礎上,大膽表現水果色彩的變化。
教學難點:構圖時水果大小、形的變化以及水果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上節課的基礎上繼續完成水果寫生畫。
二、講授新課:
(一)觀察寫生作品。
提問:這些寫生作品有什么問題?
學生:1、構圖問題。
2、水果的大小變化。
3、水果的色彩變化。
4、水果的特征。
(二)欣賞《蘋果和橘子》這幅畫。
說一說這幅作品的構圖和色彩?
教師:進一步解決構圖、色彩等問題。學生學會欣賞評價。
(三)學生藝術實踐。繼續完成水粉寫生畫。
(四)教師知道:構圖問題和色彩問題。
三、展示講評作品:
(一)把作品貼在黑板上展覽,組織學生欣賞。
(二)學生欣賞評述。
板書: 作 品 展
學生作品 學生作品 學生作品 學生作品
教學反思:學生通過一節課的練習,基本能掌握繪畫時的構圖和色彩問題,創作的作品生動。
第13課 向日葵
課時:2課時
新課標思想:
1、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編寫目的:(1)色彩知識的鞏固和延伸。(2)通過欣賞外國繪畫大師的作品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知度及對藝術作品的鑒別能力。(3)通過創造性地臨摹世界名畫《向日葵》,使學生切身感受到藝術的魅力,鼓勵學生大膽表現,通過藝術實踐感受色彩造型的樂趣。(4)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向學生滲透“向日葵,花兒黃,朵朵葵花向太陽”這首傳統童謠的寓意,即象征光明、生命和活力,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2、本課的學習方式可“有放有收”:“放”,教師可布置學生進行課前收集、課上交流,這樣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資源,同時讓學生從課本的文字、圖片中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相關提示,使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真正落到實處;“收”,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教材的知識、技法不斷地加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地完善接受式的教學方式,突出學科特點。
教材版面分析:
本課的版式采用對頁式的設計。在26頁上方選用荷蘭繪畫大師凡•高的《向日葵》供學生欣賞。金黃色的明亮色調和奔放的線條,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他們學習這節課的欲望。在26頁中間再次出現色相環,有鞏固和強化色彩知識的作用。在色相環的下方注明小知識,明確本節課的知識點。27頁是學生的繪畫作品,為學生藝術實踐起到導向作用。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進一步了解和學習色彩基礎知識,認識同類色與類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