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四年級第八冊美術教案
1.顯性內容與目標
通過學習了解植物的種類和生長特點,學習用線表現植物特征及其前后關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線造型能力和綜合學習能力。
2.隱性內容與目標
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探究中相互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通過學習活動,在觀察、表現植物的過程中,感受植物的美,了解植物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了解植物的種類和生長特點,學習用線表現植物的方法。
難點:如何用線表現植物的前后關系和不同姿態。
學習材料:植物、有關植物的圖片、圖畫紙、彩筆等。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組織教學
導入新課 用語言組織教學。
課件欣賞自然界中的各種植物。 準備上課。
學生發言。 穩定學生情緒。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探究式
學生活動 提出問題,引導學
生討論:你喜歡這些植
物嗎?你知道它們各叫
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
嗎?你感覺這些植物給
你哪些美感?
板書課題。
1.觀察教室中的植
物,說說主要由哪幾部
分組成?你觀察到的植
物的葉子(花)有什么
不同?
2.欣賞畫家筆下的
植物,感受畫家如何用
豐富的線表現出植物的
形態特點及自己的情
感。
3.組織學生討論:
分析教材上的幾幅學生
作業。 它們是綠蘿、龜背
竹、蘆薈……有美化環境、凈化空氣、食用、藥用等作用。葉子的姿
態自然、形態各異……
同學們進行分析:
葉子前后遮擋,有大有小,不同角度看到的葉子形態上有不同
討論:畫家抓住了植物的哪些特征進行表現的?作品表現出畫家的什么情感?
學生結合教材中的作品討論:
教材上的學生作業哪部分畫得好?對你有
什么啟發?
學生觀察思考。
明確作業要求。 了解植物的名稱,特點、美感及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了解植物的基本結構及形態特征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能力。
引導學生感受畫家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習畫家的表現方法。
解決教學難點。
學生動手
實踐 教師用線演示植物
寫生方法,引導學生觀
察線如何變化、穿插等。
布置作業。
巡視輔導。
畫面布局。
植物特征的表現。
線的疏密、虛實變
化。 分頭畫植物寫生。 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表現線造型的能力。
小結 教師組織學生小結、評價。 同學之間互相介紹、評價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及評價能力。
拓展 展示幾幅用其他方
法表現植物的學生作
品,引導學生回家可以
進一步寫生。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