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19世紀中葉的俄國
知道俄國民主主義思想家代表人物以及他們關于農奴制的思想主張。
闡明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對俄國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教材,將俄國農奴制改革的背景按照經濟、政治、思想和軍事等方面進行分類分析,對俄國各個社會階級力量進行比較,理解俄國為何進行農奴制改草,以及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而不是通過革命解決矛盾。
通過多媒體課件,使學生對俄國農奴制改革前的狀況即改革的原因作一個全方位的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落后的農奴制無法阻擋俄國資本主義發展這一史實,認識到歷史前進的必然性。
通過學習民主思想家的思想,對革新精神和反抗專制壓迫的民主思想產生認同感。
【重點】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的背景。
【難點】
1.比較俄國與西歐國家資本主義發展的差距,從國內和國際兩方面整體把握俄國農奴制改革的背景。
2.理解農奴制對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束縛。
3.闡明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對俄國的影響。
預習提示
1、閱讀專題導語,歸納導語的主要內容。
2、總體了解俄國農奴制改革的背景原因有哪些?
3、理解農奴制對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束縛。
4、思考克里米亞戰爭中俄國失敗的原因?
5、面對種種危機,沙皇做出了什么抉擇?是什么因素促使沙皇做出這樣的抉擇的?沙皇政府的改革立足于誰的利益? 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6、思考為什么俄國最終選擇了改革方式變革社會的?
講授新課
專題導語分析
一、舉步維艱的資本主義經濟——經濟
讓學生欣賞一組圖片,回答這組圖片反映了俄國什么制度,該制度具有什么特點?
簡單介紹農奴制概念及特點
概念:在以勞役制為主要剝削形式的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基礎上建立的經濟、法律制度,產生于公元15世紀末的俄國。
特點:
在學生閱讀課本的基礎上提問:到十九世紀初,俄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如何?
提問:俄國農奴制改革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俄國內部的發展有哪些表現?
農業方面:
工業方面:
通過觀察一組圖片及19世紀中期的俄國與西方經濟比較表,總結俄國落后于西方國家的主要原因:
國別 人均收入(盧布) 鐵產量(萬噸) 鐵路長度(公里) 制度
俄國 71 29(1860年) 1600(1860年) 封建農奴制
英國 323 225 14603 君主立憲制
法國 150 9160
德國 175 40.2(1850年)
主要原因:
總結過渡:從上面的圖表我們可以看出俄國落后的農奴制嚴重阻礙了其資本主義的發展。那么這種阻礙究竟表現在哪些方面呢?下面請大家閱讀分析材料,然后歸納農奴制對俄國經濟阻礙的表現。
材料:大批農奴被農奴主束縛在土地上,過著貧困的生活,沒有人身自由。農奴主可隨時打罵、虐待他們,甚至把他們看成是工具,可以相互轉讓。農奴主為謀取暴利,將大批的糧食、原料出口。農奴主殘酷壓榨農奴,不斷增加他們每星期為主人干活的天數,甚至收回份地,將農奴降到奴隸的地位。由于這種原因,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所需要的勞動力、原材料、市場和資金根本無法解決,導致俄國大大落后于西歐各國,農奴制這種落后的封建生產方式已成為俄國經濟發展的嚴重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