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19世紀中葉的俄國
②討論:曾經贏得過“解放者”美譽的亞歷山大二世為什么會遭到暗殺?
2.各抒己見:如果你是當時俄國的農民,你會接受民粹派的宣傳嗎?為什么?民粹派運動為什么沒有取得成功呢?
四、問題解答
【學思之窗】
列寧說:“1861年誕生了19xx年,第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改革的農奴制性質使發展受到阻礙,使農民遭到無數極其惡劣的和痛苦的折磨,但是它不能改變發展的方向,不能防止19xx年的資產階級革命。”
結合你所知道的歷史知識,談談你對列寧這段話的理解。
解題關鍵:讀懂材料,理解含義,確定中心。
思路引領:從1861年改革的進步性和局限性兩個方面組織答案。
答案提示:1861年農奴制改革雖然是在農奴主持下進行;雖然改革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如貴族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封建剝削方式在農村繼續保留,政治上沙皇專制仍然保留;雖然農奴制改革也對農民進行了一場“合法”的掠奪,如:最好的土地為貴族地主占有,農民贖得份地比原來耕種面積縮小,而所付的贖金則高出當時地價兩三倍,這些使俄國農民長期貧困,購買力低下,國內市場狹小,影響俄國的發展。但是就改革內容而言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廢除了地主對農民的封建統治權力,使2100多萬農民從農奴制的枷鎖下解放出來,為適應新的經濟關系,又對政治上層建筑作出局部調整,這些變革畢竟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農奴制的廢除改變不了歷史發展的方向,為后來的19xx年革命奠定了基礎,又成為俄國社會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探究學習總結】
(一)本課測評
1.民粹派的政治主張是什么?請作一簡要評價。
解題關鍵:注意前半題是敘述題,后半題是分析評價題,回答方法有區別。
思路引領:列舉民粹派的政治主張,分析評價它的進步性和局限性。
答案提示:政治主張:號召知識分子去農村發動農民革命;消滅沙皇專制制度和封建農奴制殘余;廢除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給農民。
評價一:民粹派基本觀點是錯誤的。民粹派認為資本主義在俄國只是“偶然”現象,發展不起來,因此無產階級也不會成長壯大;否認工人階級是革命中的先進階級,妄想不要無產階級而達到社會主義;認為俄國革命主要是知識分子領導的“具有共產主義本能的農民”,民粹派希望由知識分子領導農民運動,推翻沙皇政府,然后依靠農民通過農民村社就可實現社會主義,根本無需通過無產階級專政;認為歷史不是人民群眾所創造,而是個別杰出人物,英雄創造歷史,人民群眾是“群氓”只是盲目跟著“英雄”跑。民粹派在70年代有進步性,但民粹派運動以徹底失敗而告終并產生了惡劣的影響,阻礙了工農革命運動發展,使許多革命者遭逮捕和殺害。
評價二:從反對農奴制殘余和沙皇專制制度以及解除人民痛苦的主觀愿望來看,民粹主義者具有一定的進步和革命性,但是他們的悲劇在于從歷史唯心主義出發,不顧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抱住俄國遺留下來的落后的村社經濟不放,美化這種前資本主義的社會經濟狀況,甚至把村社和農民自治看成是一條通向社會主義的“特殊道路”。他們不加分析地把資本主義和大規模商品經濟視為衰落和禍害,對在俄國剛剛興起的資本主義深惡痛絕。同樣,他們對代表著未來的工人階級也采取了錯誤的態度,不是把工人階級看作實現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力量,而是看成是俄國歷史的不幸。出于階級與時代的局限,他們不可能懂得馬克思關于“只有無產階級才是真正革命的階級。其余的一切階級都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而日趨衰落和滅亡”的科學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