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19世紀中葉的俄國
(二)非選擇題:
11、閱讀下列材料:
19世紀六、七十年代俄國機器制造業(yè)統(tǒng)計表
時間 企業(yè)數(shù) 工人數(shù)量(人) 產值(千盧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 51937
請回答:
表格反映了俄國怎樣的經濟狀況?原因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說說1861年改革的進步性?
1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與其等農民自下而上起來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農民。
——亞歷山大二是1856年3月的一次講話
材料二、農民還有權贖買他們所住的房屋,并在獲得地主同意后,贖買分配給他們長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屬地作為私產。………因為贖買了土地,他們就擺脫了對地主的義務,而成為擁有私產的完全自由的農民。
——亞歷山大二世簽署的廢除農奴制的法令
材料三、農民抱怨………負擔的義務過重,特別是在原來利用附屬地面積超過了現(xiàn)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們不肯交代役金;他們拒絕服役或希望保留原來三天勞役的辦法………
——1863年沙皇政府報告書
請回答:
(1)結合材料一,分析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根據(jù)材料二,改革后俄國農民的地位有何變化?
(3)材料三所反映的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4)據(jù)上述材料分析俄國1861年改革的意義和實質?
參考答案:
1、d 2、c 3、c 4、c 5、c 6、c 7、c 8、a 9、c 10、d 11、狀況:19世紀中后期,俄國近代工業(yè)發(fā)展迅速。原因:廢除農奴制改革,促進了俄國近代經濟的發(fā)展。進步性:經濟上:廢除農奴制,解放了農奴,使近代工業(yè)迅速發(fā)展;政治上:防西方建近代司法體系,地方自治改革保證了城市資產階級在自治機關工的主導地位。所有這些都促使俄國向現(xiàn)代化邁出重要步驟。 12、(1)目的:挽救統(tǒng)治危機,維護貴族地主利益。(2)變化:農民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農民通過贖買獲得一些份地。(3)說明:改革加重了農民負擔,農民十分不滿。(4)意義: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使俄國走上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但是,改革不徹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實質:它是對農民進行的一次大規(guī)模的厚顏無恥的掠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