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19世紀中葉的俄國
2.農奴制改革以后,亞歷山大二世還進行了哪些改革?
解題關鍵:確定時間范疇和題目類型,敘述1861年以后至1881年亞歷山大二世遇刺前俄國的改革措施。
思路引領:本題難度較小,按照敘述題的要求,分為政治體制、司法制度、軍事教育三個方面對改革措施加以列舉敘述,不要有遺漏。
答案提示:(1)在政治體制方面,參照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機構。
(2)在司法制度方面,參照西歐模式進行司法改革,建立陪審制度和律師制度,實行公開審判。但廣大的農村地區,仍按舊制審理案件。
(3)在軍事、教育方面,軍事上,縮短服役年限,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軍事管理體系,促進了軍隊的近代化進程;教育上,鼓勵社會和個人辦學,擴大大學的自主權,允許引進西方書籍。
(二)學習延伸
以“1861年農奴制改革與俄國近代化”為題,組織一次討論會。聯系同一時期,世界上不同的近代化發展方式,探討1861年農奴制改革對俄國近代化的影響,理解歷史發展的多樣性。
建議:以小組為單位搜集同一時期關于各國近代化發展的史實,擬成演講稿;每小組派代表發言,并要求每小組在演講過程中找出俄國與其他國家在近代化發展方式上的異同;最后每小組結合自己搜集的材料總結1861年農奴制改革對俄國近代化發展的影響。
解題關鍵:收集資料,明確中心(近代化、多樣性),聯系比較。
思路引領:既可以縱向和早期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聯系比較,還可以橫向與同時代的德意志意大利統一、美國南北戰爭、日本明治維新聯系比較。
參考答案提示:(1)各國近代化發展的史實。
15xx年以來的歷史,是人類由分散隔絕狀態進入整體發展的一體化過程,其主線是近代化(或工業文明)。但是在此進程中不同地區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性和多樣性。
一般認為,真正意義上的近代化的開始于17世紀40年代到18世紀晚期。這一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出現了新變化,資產階級革命推出了英國、法國、美國等早期資本主義國家,率先開始了近代化進程。政治上: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資產階級掌握了國家政權;經濟上:手工工場(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英國開始工業革命;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學興起,資產階級啟蒙思想活躍。
19世紀中期以后,更多的國家邁入近代化行列,這些國家可分為兩類。一類如德、意、日等國,這些國家都有濃重的封建專制傳統,起步晚而發展快,最需要海外殖民地,同時,這些國家內部資源、市場有限,所以在急劇膨脹的近代經濟發展中,走了一條向外擴張的發展之路,軍國主義傾向十分明顯。俄國屬于另一類型,它雖然也有濃厚的封建專制色彩,相對落后,但國土廣闊,內部資源、市場潛力較大,這促使俄國的近代化更多取決于內部發展和建設。
(2)改革對俄國近代化的影響。
經濟現代化:農奴制廢除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必要勞動力、資金和市場,俄國走上了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俄國工業生產大幅度增長,農村中資本主義的成分也得到增長。
政治近代化:在政治體制方面上作了比較深層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機構。在司法制度方面,參照西方的司法制度,進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專制獨裁的俄國也出現了一些民主化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