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活動的調節
高二生物必修課教案(4-6章)
第四章 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一節 植物的激素調節
教學目的1.植物的向性運動(知道)。2.設計向性運動實驗及觀察植物的向性運動。3.生長素的發現(知道)。4.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理解)。5.其他植物激素的分布、合成和生理作用(知道)。
教學重點:生長素的發現及其生理作用。教學難點1.生長素發現的實驗設計。2.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教學用具:錄像片:由實驗小組同學重復達爾文等科學家發現生長素的實驗過程錄像(4個);實驗小組同學自己設計的生長素發現補充實驗錄像(3個)。膠片:酶的專一性實驗;植株受粉與否對子房發育情況的影響;帶芽多的枝條,帶芽少的枝條和不帶芽的枝條。計算機教學軟件:生長素轉移的具體過程;植物向光性生長的原因;松樹的塔形樹冠;去頂芽后側芽的生長情況,橫放的幼苗的生長情況。投影片:植物某一器官對不同濃度生長素反應圖;根、莖、芽三個器官對不同濃度生長素反應圖。實物投影儀,計算機。教學方法:過程式教學法、談話法與學生討論實踐相結合。課時安排 3課時。
引言:通過“新陳代謝”一章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生物體內隨時都在進行著非常復雜的生命活動。那么,這些活動為什么能夠非常順利地進行?為什么生物體對外界的刺激變化又會做出非常精確的反應呢?這一切依靠的是生物體自身的調節作用。
觀察:請同學們通過錄像觀察植物的幾種生命現象。然后回答以下幾個問題:1.你看到了哪些現象?2.各種現象分別是由哪種刺激引起?3.引起它們的刺激在方向上有什么特點?(利用錄像演示:向日葵一天的變化;窗臺上的花的變化;一粒菜豆種子萌發過程的快放,根和莖的生長情況。)(學生觀察。分析后回答:略。)
提問:植物體表現出的向性運動對它的生活有什么意義?(學生討論,并以實例分析回答:適應環境。)
講述: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現象屬于向性運動?(學生舉例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向性運動普遍存在。)
那么,本節課我們就通過自己設計實驗來親自觀察一下。以前的實驗都是書本上寫好的方法步驟,這一次我們要求同學們親自去設計。植物向性運動的實驗設計和觀察》的教學安排
一、什么是實驗設計?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兩個問題:一個比較完整的實驗設計方案應該包括哪些內容?在實驗設計中必須要遵循的兩個重要原則是什么?
(利用膠片讓學生回顧“酶的專一性”實驗,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出實驗設計方案中的重要環節,并強調設計實驗中的兩個原則:對照性原則和控制單一變量原則。)(讓學生分析,歸納,并閱讀實驗設計的補充材料,加深對實驗設計方法的理解。)
二、介紹本實驗的原理、目的、實驗材料。三、設計實驗題目: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的向水性。植物的向重力性。
學生按二個設計題目分為三個大組,分別研究、探討設計方案,并以小組為單位寫出設計方案。
四、三個小組的學生分述自己設計的方案,并互相交流。老師引導學生分析。找出可行性方案及最佳方案。
五、三個小組的同學按可行性方案實施操作。六、教師提示學生注意:定期觀察,做好數據記錄。(下節課展示結果)七、作業:完成實驗報告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