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活動的調節
問:你是否知道dna與蛋白質在元素組成上有什么特別明顯的不同?(答: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質中p的含量少;蛋白質中有s而dna中沒有s)
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標記一部分噬菌體的蛋白質,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標記另一部分噬菌體的dna。如果試驗用同位素標記法進行,預期效果是怎樣的?(答:用帶35s的兒噬菌體侵染細菌,產生的新的噬菌體都不帶標記。用帶32p的t2噬菌體侵染細菌,產生的新的噬菌體帶標記。)很好。下面我們就看一下實驗現象。(放映錄像片和軟件)實驗的現象正如我們預期的效果。問:你可以由此得出什么結論?(答:dna是遺傳物質。)
問:綜合上述三個實驗,你認為生物的遺傳物質是什么?(答:含有dna的生物體dna是遺傳物質。不含dna,只含rna的生物rna是遺傳物質。)
由于多數生物體內部含有dna,所以歸納起來,生物體的遺傳物質是什么?(答: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不僅用實驗的方法找出了dna是遺傳物質的證據,同時還明確了進行科學研究中的幾個重要環節。像實驗材料的選擇,實驗設計的基本步驟。
思考一下這三個驗證性實驗在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答:都是dna與其它物質分開,分別去研究它們的作用,尤其是dna的作用。)這就是研究什么是遺傳物質的基本思路。
前面我們是用簡單生物進行研究的,那么在自然界中真核生物也有很多,尤其是存在著復雜的高等生物,它們的遺傳物質是否也是dna呢?(投影:1.生物學家通過對真核生物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以及受精作用的研究,認識到 在生物遺傳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由 和 組成的,證明遺傳物質的基本思路是 。需要的關鍵技術是 。2.噬菌體侵染細菌后,合成新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需要( )a.細菌的dna和氨基酸 b.噬菌體的dna及氨基酸 c.細菌的dna和噬菌體的氨基酸 d.噬菌體的dna和細菌的氨基酸
同學們要認真思考之后,再討論。(據第一題可以點撥)科學的進步是離不開技術的支持的。
今天我們證實了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那么dna是怎樣的物質?在遺傳過程中怎樣起決定性的作用?這些問題將留給我們以后去研究。
引言: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這些現象表明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講述:遺傳和變異究竟是怎樣發生的?遺傳和變異有哪些共同的基本規律?對于這些問題的科學研究,我們在緒論中已知:開始于1865年孟德爾揭示兩個遺傳規律,1953年dna雙螺旋結構的提出,使人們從分子水平探討遺傳本質。我們了解的一些轉基因動植物,超級細菌等正是人類對遺傳和變異原理深入了解和應用的結果。
我們已知,生物體的性狀之所以能夠傳給后代,是由于生物體內具有dna或rna這些遺傳物質。那么,如何確定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呢? dna有什么樣的結構和功能呢?在生物遺傳過程中,它是怎樣發揮作用的呢?這些即是本節所要闡述的問題。本節課,我們主要了解為什么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這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