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活動的調節
討論:1.我們將鴨梨的種子種下去,幾年后是否能接出同樣甜脆的鴨梨來?2.如果生物的生殖只有無性生殖,沒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進化將會怎樣?
講述:通過討論,我們不難看出,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了雙親的遺傳特性,這樣會具有更強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這對于生物的進化具有重要意義。
總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生物生殖的兩個類型,即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同學們應該理解兩者的區別。同時也應注意區分無性生殖的四種方式。特別要注意辨別出芽生殖與營養生殖。如水螅的出芽生殖與土豆的“出芽生殖”。對于無性生殖應用和有性生殖的意義也要有所了解,從而培養科學的價值觀及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第一節 生物的生殖 二、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
教學目的 1.減數分裂的概念(d:應用)。2.精子的形成過程(d:應用)。
教學重點1.減數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過程。教學難點 精子的形成過程。
教學用具cai軟件:哺乳動物暈丸示意圖;哺乳動物精子形成過程圖解;同源染色體和四分
體形成圖解。教學方法 講述、討論與啟發、提問相結合。課時安排 1課時。
引言:大家知道,生物體生長、發育、生殖和遺傳的基礎是細胞增殖。提問:細胞增殖的方式有哪些?講述:對,在前面我們曾經學習過有絲分裂和無絲分裂,今天我們學習第三種分裂方式——減數分裂。
提問:在講述新課以前,我們先回憶一下有絲分裂前后細胞內染色體的數目是如何變化的?有什么意義? 講述:有絲分裂可以保持細胞分裂前后染色體數目恒定不變。那么,在形成有性生殖細胞精子或卵細胞時,細胞是怎樣分裂的呢?下面我們來討論兩個問題。
討論:1.如下所示,假設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是通過有絲分裂的方式完成,生物體下一代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如何變化?
親代 子代
( )分裂
精原細胞————→精子
( )分裂 受精作用 →受精卵
卵原細胞————→卵細胞
2.要保持生物體前后代細胞內染色體數目的恒定,闡述解決問題的可能性?
講述:如果精子或卵細胞內的染色體只有正常體細胞內染色體數目的一半,那問題便迎刃而解。事實是怎樣的嗎?
1883年比利時學者耐登在研究馬蛔蟲受精作用時觀察到:精子和卵細胞中含有數目相同的染色體,這些染色體通過受精作用傳給后代。根據這一發現,生物學家推測,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中的一半。否則生物每繁殖一代,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就會增加一倍。這和我們考慮的解決問題的思路是一致的。既然在形成生殖細胞——精子或卵細胞時,染色體數目要減少一半,如何減少,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了。首先我們應對減數分裂的概念有所了解。
減數分裂的概念(教師主要講述以下三點):范圍: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概念:在整個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只復制一次,而細胞連續分裂兩次。結果:新產生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減少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