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活動的調節
講述:在生物體內,基因對性狀的控制往往要經過一系列的代謝過程,而代謝過程中的每一步化學反應都需要酶來催化和激素來調節。因此,還有一些基因就是通過控制酶和激素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從而控制生物性狀的。例如,正常人的皮膚、毛發等處的細胞中有一種酶,叫做酪氨酸酶,它能夠將酪氨酸轉變為黑色素。如果一個人由于基因不正常而缺少酪氨酸酶時,這個人的體內就不能合成黑色素,而表現出白化病。看圖:教材17頁圖6-11白化癥患兒。
講述:又如以前我們學習過的生長激素是一種多肽類激素,如果幼年時期缺乏這種激素時,就會患侏儒癥。
小結:概括他講,基因對生物性狀遺傳的控制作用,可分為直接控制作用和間接控制作用。這是因為基因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蘊含選擇性表達信息的調節基因,一類是蘊含編碼蛋白質中氨基酸順序的結構基因。結構基因直接控制性狀,調節基因則間接控制性狀。所以說,基因是遺傳物質的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
設置懸念:有關基因對生物性狀的控制原理到此我們已經作了徹底的了解。是否問題已完全得到解決?且慢下結論!可能有的同學已經想到了這樣一個問題:性狀在遺傳過程中會表現出怎樣的特點?如雙眼皮俗稱“花眼”,人人都喜歡,可是,一對對夫妻怎樣才能生出一個有“花眼”的小孩呢?這里有無規律可尋?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將在下節課開始來討論。
第六章 遺傳和變異 第二節 遺傳的基本規律 一、基因的分離定律
教學目的1.掌握基因的分離定律及其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2.理解對分離現象的解釋。3.理解分離定律的實質。
教學重點1.對分離現象的解釋。2.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教學難點:對分離現象的解釋。
教學用具:高莖豌豆與矮莖豌豆雜交試驗掛圖。。塑料筒2個,四色小球各10個。豌豆花、豌豆的七對相對性狀、減數分裂等的投影片。
教學方法:教師講述、談話與學生活動相結合。課時安排 三課時。
引言:前面我們學習過基因的概念,并且知道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那么親代的基因是如何傳遞給子代的呢?今天我們來學習和研究基因在遺傳中是如何傳遞的。即遺傳的基本規律。其中,基因的分離定律、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是由孟德爾通過雜交試驗發現的。請學生閱讀課文: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
提問:孟德爾的雜交試驗主要是用什么材料?其試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回答:豌豆。因為豌豆是嚴格的自花傳粉植物,所以在自然狀態下保持純種,因為豌豆的相對性狀多,便于觀察。)放投影片:豌豆花示意圖。
講述:豌豆花的結構很適合自花傳粉,這是因為花在未受粉之前,雄蕊和雌蕊都緊緊地被花瓣包裹著,所以,豌豆雜交也須人工進行異花傳粉。所以選擇豌豆作材料是孟德爾成功的一個原因。
提問:什么是相對性狀?(回答: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放投影片:豌豆的七對相對性狀(教師簡要介紹)
講述:孟德爾發現豌豆的這些性狀都能夠穩定地遺傳給后代,且這些怪狀易于區分,試驗結果很容易觀察和分析,這就是孟德爾的試驗成功的又一個原因。提問:同學們說說,人體存在哪些相對性狀?(單眼皮和雙眼皮,藍眼和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