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活動的調節
講述:由于基因d對d的顯性作用,所以f1(dd)只表現出高莖性狀,而矮莖性狀表現不出來。
提問:f1(dd)自交時,可產生哪幾種配子?答:d和d兩種數目相等的配子。)
講述:由于在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f2便可產生三種基因組合:dd、de、dd,且它們的數量比為1:2:i。由于d對d的顯性作用,f2的性狀表現有兩種類型,高莖和矮莖,且數量比為3:1。
請學生閱讀課文32頁:思考什么是純合子,什么是雜合子,它們在遺傳中各有什么特點。
講述: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育成的個體,叫純合子。可穩定遺傳。而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育成的個體,叫雜合子。不能穩定遺傳,后代會發生性狀分離。
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模擬小實驗,來說明一下孟德爾假設推論出的上述幾種基因組合及數量比是否正確。
觀察: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兩個小塑料桶放在講桌上,向甲桶里分別放入兩種顏色(并分別標有d和d的小球各10個(代表雌配子)。向乙桶里分別放入另兩種顏色(分別標有d和d的小球各10個(代表雄配子)。分別搖動甲、乙小桶,使桶內小球充分混合。
請一位學生上講臺來抽取。第一次從甲桶中取出d,從乙桶中取出d,給合為dd,請同學們記錄。第二次抓取組合為dd,第三次組合為dd,第四次……第10次為dd。
提問:隨機抓取10次,請同學們統計結果,是否山現三種基因組合,且性狀分離比是否為1:2:1?(答:不是。)
提問:如果連續抓取100次或更多歡,情況又會怎樣呢?(答:會越來越接近孟德爾的假設推論。)
講述:由這一模擬試驗我們知道了隨機事件的概率是在數據越大的情況下越接近,所以孟德爾在統計豌豆雜交分離比時是統計了上千株的豌豆。如果只統計10株足得不出這一結論的。同時,通過這一試驗,也證明了孟德爾的假設推論是成立的。
孟德爾為了驗證他對分離現象的解釋是否正確,又設計了另一個試驗——測交試驗。
測交就是讓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這個方法可以用來測定f1的基因組合。請一位學生上黑板寫出測交的遺傳圖解。
提問:如何由測交來判斷f1的基因組成?(答:測交后代如果出現兩種基因組合,即f1為雜合子,若后代只有一種基因組合,即f1為純臺子。)
講述:孟德爾所做的測交試驗結果,符合預期的設想,從而證明了f1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基因發生了分離,分離后的基因分別進入到了不同的配子中。本世紀初,遺傳學家通過大量的試驗,才證實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并且成對的基因正好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從而從本質上解釋了性狀分離現象。
講述:我們先來學習等位基因的概念。把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控制著相對性狀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提問:減數分裂的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同源染色體分離。)
講述:減數分裂中,同源染色體分離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那么同源染色體上的多位基因,也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進入不同的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放投影片: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及基因的分離。
講述:綜上所述,分離定律的實質是:
小結:這節課要重點掌握孟德爾分離定律中子代的基因組合及性狀分離比,以及用來驗證分離現象的測交試驗,掌握分離定律的實質,理解純合子、雜合子,等位基因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