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活動的調節
孟德爾選用了豌豆的粒色和粒形這樣兩個性狀來進行雜交,即純種黃色圓粒豌豆和綠色皺粒豌豆做親本進行雜交,無論是正交還是反交,結出的種子都是黃色圓粒的。以后,孟德爾又讓f1植株進行自交,產生f2中,不僅出現了親代原有的性狀——黃色圓粒和綠色皺粒,還產生了新組合的性狀——綠色圓粒和黃色皺粒。在所結的556粒種子中,有黃色圓粒的315粒、綠色圓粒的108粒、黃色皺粒的101粒、綠色皺粒32粒。這四種表現型的數量比接近9:3:3:1。
2.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
提問:為什么會出現以上這樣的結果呢?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的形式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討論。(教師組織學習小組討論,并分析問題,指定小組長回答問題。)
提問:這一試驗結果是否符合基因分離定律?
方法:從一對性狀(粒色、粒形)入手,看實驗結果是否符合分離規律:
粒色:黃色: 315+101=416 綠色:108 +32=140 黃色:綠色 接近于3:1
粒形:圓粒:315+108=423 皺粒:101 +32=133 圓粒:皺粒接近于3:1
(回答:由此可見,從一對性狀的角度去衡量這一試驗是符合分離定律的。)
提問:新組合的性狀是如何產生的呢?(引導學生思考。)
通過對上述遺傳實驗的分析,在f2不僅出現了與親本性狀相同的后代,而且出現了兩個新組合的形狀:黃色皺粒和綠色圓粒,并且兩對相對性狀的分離比接近3:1。這說明什么問題?(這表明在f1形成配子后,配子在組合上發生了自由配對的現象。)
講述:對,這表明兩對性狀在共同的遺傳過程中性狀分離和等位基因的分離是互不干擾,各自獨立的。由于一對性狀的分離是隨機的、獨立的,那么,兩對性狀在遺傳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生隨機組合。
從實驗結果來看,在f2中:粒色:黃色:3/4 粒形:圓形:3/4 綠色:1/4 皺形:1/4
也就是說,在3/4的黃色種子中,其中應該有3/4是圓粒的,1/4是皺粒的;在1/4的綠色種子中,應該有3/4是圓粒的,1/4是皺粒的。反過來也一樣,即在3/4的圓粒種子中,應該有3/4是黃色的;有1/4是綠色的。在1/4的皺粒種子中,應該有3/4是黃色;1/4是綠色。
兩對性狀結合起來應該是556粒種子應出現的性狀
黃色圓粒:3/4x3/4=9/16 556x9/16=313 黃色皺粒:3/4xl/4=3/16 556x3/16=104
綠色圓粒:1/4x3/4=3/16 556x3/16=104 綠色皺粒:1/4xl/4=1/16 556xl/16=34
雜交實驗的結果也正是如此,在556粒種子中,黃色圓粒315粒,黃色皺粒101粒,綠色圓粒108粒,綠色皺粒32粒,正好接近:9/16:3/16:3/16:1/16,即:9:3:3:1。
根據以上分析,請同學們看書:p30以上數據表明……至p31第二自然段結束。
講述:孟德爾假設豌豆的粒色和粒形分別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即黃色和綠色分別由y和y控制)圓粒和皺粒分別由r和r控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