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1、在山的那邊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朗讀全詩,感悟詩中的詩句的深刻含義。理解“山”和“海”所蘊含的意思,聯系生活,進一步理解思想感情,感悟人生。
2、能力目標:反復朗讀,品味語言,提高欣賞詩歌的能力。
3、情感目標:相信理想可以實現,要為之不懈奮斗。
教學重點:順暢地朗讀這首詩,感悟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主旨。
教學難點:理解詩中“海”和“山”所蘊含的深刻意義。
教學方式:朗讀,討論分析,合作學習。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重點:是朗讀全詩,整體感知課文,初步學會如何朗讀、齊讀,討論第1節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美麗富饒、物產豐富的南方,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頭可見的只有高聳入云的大山,蒼蒼茫茫,連綿不斷,你會想到什么呢?由同學的回答,導入新課:同學們的想法和詩人王家新小時候的想法是不謀而合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位從大山里走出來的詩人根據自己成長的歷程寫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
作者簡介和題解:王家新,1957年出生在湖北省山區---武當山下,一直到1978年讀大學才走出大山。1982年畢業,到師專任教。后來為更高的追求,又在1992年到英國,1994年回國到北京教育學院任教。本詩是作者“小時候”的真實寫照。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齊讀課文,讀準字音,利用工具書,查字典、詞典解決字詞。
癡想chī 隱秘yǐn 鐵青tiě 凝成níng 誘惑yòu
喧騰xuān 扎下zhā 漫濕màn 一瞬shùn間
3、學生自己讀課文,讀出語氣,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
這首詩抒寫了詩人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啟示人們要實現遠大的理想,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斗,要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
第2節詩,寫了我長大后的拼搏和奮斗,山”和 “海”是理想中的境界。
三、朗讀、分析第1節
1、首先來讀讀詩歌的第一節,自己大聲讀(要求讀出語氣來,體會作者感受),感受一下詩句的內容。
2、分組討論下列問題,合作學習。
(1)這一節寫作者什么時候的事?(童年時)
(2)“我”想了些什么?怎么做的?結果怎樣?
(山外世界;爬到山頂看海,沒看見海,看到“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我”哭著回來了。)
(3)這里“山”與“!狈謩e指什么?
(現實中的山,也是一種阻礙他們想實現的實際生活的世界。大海,一個想象中世界。)
(4)想象詩人在這里可能遭遇到什么事情?
(可能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了挫折,在追尋理想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
(5)設置情景,指導朗讀。
四、重點詞句的理解。
1、我常伏在窗口癡想 (這個詞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癡想”原意是發呆地想,這里的意思是,總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說明“我”從小就不愿困居于狹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為什么說是“隱秘的想望”?
小時候想望山那邊的海,爬山是為了望見大海,這個想望并沒有告訴他人,所以說“隱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