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3、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4、明確目標:我們要通過學習,了解課文的結構,理解詩中的重點詞語,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還要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讀,把字讀準,句子讀通順。
2、再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3、延安,我把你追尋。是要追尋延安嗎?(不是,是要追尋延安精神。)從哪里讀出來的,再次默讀課文,借助資料,勾畫相關的句子。
三、細讀品味,探究學習。
(一)一二節。
1、學生匯報重點詞句。
2、抓住重點的詞語(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教師指導提升學生的理解。
延河叮咚的流水代表延安精神代代相傳。
棗園代表著緊跟黨中央的號召。
南泥灣代表著發揚自力更生的精神。
楊家嶺講話的會場代表著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建設美好的明天。
2、比喻寫追尋延安精神的必要性;列舉典型事物描寫延安。
3、指導朗讀,注意排比句勢。
(二)三四節。
1、還從哪里感受到了要追尋延安精神?(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梁)自由讀,思考:你讀懂了什么?并作批注。
2、指名分讀三四節。
3、出示句子:“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的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我們毫不猶豫丟掉了老牛破車,卻不能丟掉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梁。”思考并分組討論: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4、教師指導聯系上下文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5、把詩中表達同樣意思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體會體會。理解“破舊的茅屋”和“老牛破車”的所指。(破舊的茅屋和老牛破車代表著落后的生活條件。)
溫熱的土炕代表著親密的軍民關系。
頂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是我們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梁。
6、說說這一部分,作者運用了什么方法來寫?作者忘不了、丟不掉的是什么?(作者運用對比的方法來寫,作者忘不了、丟不掉的是延安精神。)
7、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加強理解。
(三)五六節。
1、自由讀,思考:還從哪里知道,作者要我們追尋的是延安精神?
2、再讀,思考: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會怎樣?勾畫出相關句子,并理解“靈魂”和“展翅飛翔”指什么?
3、為什么要追尋延安精神?它會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什么?(信念、溫暖、光明)
4、教師小結:本詩通過對延安精神的歌頌,抒發了作者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因為延安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革命精神。延安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它記載中國革命的歷史,是一本真正的教科書。它凝聚了共產黨人的精神,譜寫了中國革命閃光的篇章。
5、指導深情朗讀,體會感情,深化理解。
四、延伸探究,拓展升華。
1、聯系自己的生活、學習實際,談談怎樣把延安精神發揚光大。
2、搜集相關圖片、文字素材,抄寫、剪貼為手抄報。舉辦一期“延安,我把你追尋”專題展覽。
板書設計:
4 延安,我把你追尋
信念
追尋 溫暖 ——延安精神
光明
5 井岡翠竹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