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3、為什么說“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
這是擬人手法。“我”爬上山頂,滿以為能夠看見大海了,望見的卻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喪,所以望見那邊的山,看起來就像“鐵青著臉”。山色是青的,只因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鐵青著臉在那里怪我癡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4、“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這一句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大海,現在明白這是幻想,所謂“零分”就是說幻想全然落空。
五、概括段意:寫了我童年時候的想望和困惑,現實中“山”和“海”;
六、作業:(略)
第2課時
重點:討論第2節詩,感知全詩內容,感悟人生。
教學過程:
一、自己大聲讀(要求讀出語氣來,體會作者感受。)
二、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這一節中的“山”與“海”又指什么?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義?
(“山”重重艱難險阻,“海”理想境界,“爬山”比喻艱苦奮斗。(“用信念凝成的海”要到達理想境界,必須歷盡千辛萬苦,有堅定信念,百折不撓。)
三、理解下列詞句。
1、“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比喻什么?為什么說是“飄來的”?
①比喻一個信念,媽媽給我的信念,──山那邊是海。
②媽媽是由我的癡想、疑問而說起這話的,這話也并非確指理想,所以說是飄來的。
2、“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飄來的東西是很輕的,怎么會下深根?
點撥:“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認識畢竟是膚淺的,所以說是飄來的。后來“我”不懈努力,這種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可見,理想的樹立也需要日積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樣才能讓他扎下深根。
3、“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山頂的誘惑力在哪里?
(.因為總以為爬上山頂就可以望見大海,所以每座山頂都是那樣富有誘惑力。)
4、“因為我聽到還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
①、“枯干”在這里是什么意思?(“枯干”形容對理想的渴望。)
②、你怎樣理解這些詩句?
(作者相信理想是可以實現的,渴望理想的實現。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蕩,鼓舞“我”不懈地奮斗,滋潤著心靈;充實而有活力,給“我”鼓舞,令“我”激動。)
5、“在山的那邊,是海嗎?……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你對這些詩句如何理解?
(相信人生存在著一種更高的境界,相信在翻過無數座山后,終會攀上這樣一個頂峰,相信在歷盡磨難后,那最終的“海”終會照亮我們的眼睛。)
四、聯系生活,感悟人生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圍繞:要不怕困難,才能實現人生理想。詩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撓地堅持奮斗,理想境界終將會實現。)
2、詩人的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的呢?
(采用了象征的手法, “山”在詩中,是阻礙詩人通向他無比向往的“大海”的一個屏障,是一種阻礙他夢想實現的現實存在。所以,這種挫折也就喻示了詩人生活中所有的傷痛和失敗,它超越了具體的生活經歷而成為一種普遍性的情感經驗的象征。
“海”則是那種永遠呼喚著我們出發的誘人的愿望的象征:“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詩人相信,“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這“海”,“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